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润物无声》:以创新的思路推进学校德育发展


    以创新的思路推进学校德育发展
    ——简评《润物无声》

■朱小蔓

 
    少年兴则民族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德为才之帅,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围绕中央的总体部署和精神要求,全国各地都积极探索、扎实行动。最近,由翁铁慧同志主编的《润物无声——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探索与发展》,全景式地展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中小学德育探索与发展的创新成果和宝贵经验,无疑是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收获,值得全国同行关注。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快速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为育人事业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社会大环境飞速变化的今天,中小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挑战严峻,必须用新理念、新方式和新的实践探索去应对。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之下,《润物无声》一书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尤其值得关注。
    创新学校德育要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的新机遇
     
    面对当代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及时而果断地制定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最闪亮的字眼也是“两纲”,并把“两纲”实施作为上海德育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贯穿始终。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因为不同学科学习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学科学习的过程也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上海鲜明地提出构建学科德育体系,要抓住教育的本职,激活原本就蕴含在学科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内容,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将立足点真正从传递知识调整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强调实现道德及价值观教育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态度目标,要求尽可能地挖掘、展示不同学科在实现道德教育上的不同价值。
    而且,课程改革用生活德育的理念大大改变了传统专设德育课程的面貌,强调在真实、开放的生命感受中构建个体的道德成长经验。就此而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解决以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智德分离、知情分离、道德与生活相分离等二元现象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
    创新学校德育要创设育人为本的和谐精神文化氛围
     
    德育不是空洞无味的说教、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有血有肉、以心换心的真诚实践。该书紧扣德育“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对基层学校的德育实践和氛围营造作了生动的回应。如,结合区域特色,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城市文化遗产的内在精神,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又如,通过“行、习、赏、唱、礼”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推出了“民族精神教育月”、“阳光星期六”等一批活动;通过“温馨教室”的创建,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这一幕幕场景、一件件案例都十分可亲可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过程中提出了构建“温馨教室”的创新思路,并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温馨教室”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实现“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教育环境、实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举措。通过该书,我们看到,“温馨教室”在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中,对于大力倡导和谐温馨的理念、培育和谐宽容的精神、构建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
    创新学校德育要激发教师成为有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人
     
    教育的发展关键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活动,才能将教育内容具体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该书强调,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关键是要深刻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坚持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观。
    首先,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教学思想的统一。教师只有认同并坚信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价值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育德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统一,只有正确把握德育的内容体系和实施方法,提高学科教学各环节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能力,才能真正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再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统一。渊博的学识是教育和教学的基础,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只有两者结合相得益彰,才能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乐于奉献,和学生共同成长,才能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该书是对上海中小学近年来德育实践探索进行梳理、总结的硕果,是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继往开来,进一步丰富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鲜经验,具有宝贵的意义。
    (作者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编后:德育在人们的眼里似乎是老古董,其实,德为人成长之首。人无德,其行不远也,它是人成长的脊梁。把德育融进各个学科,举手投足皆育德,是一种很好的实践。德育不仅仅是说教,更多的是实践,是身体力行,是以身示范,是环境氛围育人。
     
    《中国教育报》2009年8月20日第8版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4-2016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