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西厢记》评点“斩足”的观照意义及戏剧理论价值


    摘要:"斩足"是晚明清初渐次发生在《西厢记》评点领域的一种文学现象,指砍掉第五本情节,收局于第四本第四折张生惊梦草桥店。在《西厢记》世俗唱演式微的情形下,文人圈内关于《西厢记》题材情事的强大解读传统逐渐显现其力量,"斩足"因而在评点这种极具文人质素的批评样式中发生。秉承唐宋以来前贤的解读思路,从徐渭到潘廷章等一系列评点家借明清之际的哲思盛风,通过"斩足"积极展现其对农耕文化下国人命运的深刻观照。这恰恰推动了古典戏曲文体独立性与民族性的建构。
    关 键 词:《西厢记》评点 “斩足” 文人心路 戏曲文体
    作者:韦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点击阅读全文】《西厢记》评点“斩足”的观照意义及戏剧理论价值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