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初心 | 平“语”近人: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初心 | 平“语”近人: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专题片《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产生巨大影响。
    为推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传统经典,弘扬中华文化,人民出版社特将该专题片内容以视频书(vBook)形式出版。其中文字内容以解说词为主编辑而成,视频内容通过二维码植入方式呈现,书中共剪辑植入了36个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原声片段及该片各集完整视频。
    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可扫码聆听总书记原声,观看原片视频。
    第一集
    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全体党员的心中,也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基石。
    本集从三个层面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的思想,将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精神与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二、新时代为什么要不忘初心
    三、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
    
    (完整视频二维码)
    

主持人

康 辉

思想
    解读人

谢春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教授﹞

经典
    释义人

蒙 曼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主持人康辉:
    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贯穿始终的就是这样一条红线: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今天,我想大家更加熟悉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八个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既是一位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也是一位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本色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有很多重要的讲话、文章、论述,在这当中,也有很多精妙的典故信手拈来,这些用典体现了怎样的治国之道和文化精髓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一些习近平喜欢的典故,进一步学习、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一、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习近平: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同志一生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德的集中写照,永远为后世景仰。


    
    (扫码听总书记原声)
    

经典释义人蒙曼:
    这段话是2018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讲到的,其中总书记引用了一句古诗“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上达奚舍人》。这首《上达奚舍人》是“求推荐”的诗,主体内容是讲,我有才华,但是不为世人所容,所以请达奚舍人汲引提拔我。这里涉及到两个典故:一个是“高鉴”,一个是“公烛”。
    先说“高鉴”。“鉴”就是镜子。相传,秦始皇曾经有过一面镜子。这个镜子,不仅仅能够照出人的形象,还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照出人的善恶忠奸。所以,此后明镜、高鉴,就用来形容人明察秋毫,洞察隐微。所谓“公烛”,就是公家的蜡烛。这也有一个典故,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姓李的官员,收到一封来信,当他看到信中提及家事的内容时,赶紧把公家的蜡烛熄灭,点上自己的蜡烛来看这封信。这当然是大公无私的典范。所以,孟郊原诗的意思就是说,希望达奚舍人能够明察秋毫,能够大公无私,能够赏识他、提拔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引用这句话,是做了新的引申。“高鉴”就是镜子,不仅是照别人,更是照自己的。周恩来同志是严于律己的,所以他会时时揽镜自照,其实就是时时反省自己。而蜡烛不仅仅意味着小东西、小利益,更意味着个人那颗私心。周恩来同志又是大公无私的,这个就是新时代的“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是指像周恩来同志那样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此地严于律己,是如此地大公无私。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不仅仅是缅怀周恩来同志严于律己、清廉无私的高尚人格,更是勉励今天的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大义担当!


    

思想解读人谢春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确实是这样。革命年代,夏明翰烈士在就义前夕,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诗句,表达了为革命连死都不怕的坚定意志。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描绘了未来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他深知这样的中国自己是看不到了,但他无怨无悔。杨靖宇烈士弹尽粮绝,壮烈牺牲。日本侵略军解剖他的遗体,发现肠胃里头一粒粮食都没有,只有树皮、草根、棉絮。日本侵略军都肃然起敬,没想到一个人的意志,能坚定到这种程度。正是由于无数先烈的英勇献身,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
    党的十九大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上海瞻仰党的一大会址,到嘉兴瞻仰南湖红船,重温建党历史,宣誓入党誓词。这样的行动,表现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政治信念。


    二、新时代为什么要不忘初心
    

习近平: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扫码听总书记原声)
    

经典释义人蒙曼:
    这是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这次讲话中,总书记引用了一句古文,叫作“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它出自《礼记》的《大学》篇。
    众是什么?众就是人民。这句话说的就是得到人民就会得到国家,失去人民也就会失去国家。举一个例子,商朝号称“大邑商”,在当时认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商后期,商纣王的时候,对外穷兵黩武,对内横征暴敛,搞得民不堪命。终于,僻处西边渭水流域的小小的周,乘势而起,吊民伐罪,仅仅凭着战车300,虎贲3000,甲士45000,就一举打败了商朝的70万大军,创造了所谓小邑周克大邑商的奇迹。这充分反映了得众和失众的不同结果。因此,“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也成为周朝重要的政治教训。事实上,“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正是《大学》的作者根据商朝的历史教训而得出来的一条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古文,不仅仅是要回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来回味中国“民本”这样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政治原则,更是要强调党的人民立场。我们的党为什么能够引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就是因为我们的党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始终和人民血肉相连、荣辱与共,因此才能够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思想解读人谢春涛:
    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一再提醒全党同志不忘初心?
    第一,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十几亿人口的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
    第二,人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我们必须尽快补上短板,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
    

习近平: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正视、主动改正。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敢于指出、帮助改进。对同志的提醒批评,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


    
    (扫码听总书记原声)
    

经典释义人蒙曼:
    这是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一句古文:“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这句话出自《史记ㆍ商君列传》,是当时的秦国公族赵良劝商鞅的一段话。当时商鞅变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暴露出来不少问题。所以,赵良就想以此话来劝商鞅反省自己。这三句话看起来是并列句式,但实际上,我觉得它表明了一个递进的意思。什么递进呢?是自省的三次递进。
    第一次递进,也就是第一个层次,是反听,听取别人意见,听取不同意见。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进入第二个层次,根据别人的意见来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这叫内视。内视之后,才能够进入第三个层次,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之后,要勇于改正缺点错误,要勇于战胜自己,这才叫作自强。
    事实上,自省不仅仅是中国古代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还引用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的一段话,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是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那么明显,犯了错误,所有的人都会看到。而他一旦改正错误,所有的人依旧会景仰他。所以说,君子的特质是什么?君子的特质不在于他永远不犯错误,而在于他从来不回避错误,一直勇于改正错误。
    中国共产党人其实就有如古代的君子,身上肩负着巨大的使命,也受到万众的瞩目。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这样,要反听、要内视、要自胜,不断地战胜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强化自己。只有这样,才真的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思想解读人谢春涛:
    怎样才能做到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必须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必须完善和发展党内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必须坚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宣传部推出了很多位“时代楷模”,比如被称为“当代愚公”的黄大发,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申纪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还有上海的好法官邹碧华。这些共产党人的事迹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敬佩,从他们身上我们看清楚了,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初心意味着什么,使命在他们心中分量有多重。习近平总书记一再用英模的事迹教育党员干部,要求他们“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以人民为中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全面和充分的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人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的理念、立场和价值观,得人心、合民意,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所广泛认同。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