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彰显戏曲传统的精神价值 ——评莆仙戏《踏伞行》


    关键词:《踏伞行》
    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创演的莆仙戏《踏伞行》是当代戏曲创作中一部在继承、坚守、回归传统基础上追求突破与创新的典范式作品,其在创作观念以及创作技术技巧方面,也堪称是戏曲创作的一个质量标竿。这出戏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审美品格。
    第一,在传统题材中开掘出对于人性剖析、探幽的现代性新话题,以及对真善美向往的永恒主题。
    编剧周长赋谈到,这部作品的缘起,是他在读传统戏《双珠记·逃难遇亲》一折时,觉得戏中的副线写女方隐去真名,而故意试探和考察男方的故事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便在借鉴传统折子戏《瑞兰走雨》《益春留伞》等作品精彩表演的基础上,加入了隐真名、试心性的核心情节,以此为核心向前、向后伸展,重新结构了戏剧。笔者认为,作者在该剧文学上有两方面的突出贡献:
    1.在传统的“逃难结亲”题材中加入了“隐名试心”这个核心冲突、事件(戏核),以此来深入开掘人性的复杂与幽深。作者抓住慧兰试心这个偶然性来大做文章,绝非仅仅着眼于它的戏剧性效果,更在于他要以深刻细腻的人性刻画,让观众去细细品味和体悟人性中的种种美好、弱点、闪失,以及闪失之后的修复与反思,包括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理解与珍惜,于是便构成了一出从传统中生长出来的全新而颇具现代意识的作品。
    按道理说,在那个时代里陈时中和王慧兰都是不可能具有自主选择婚姻的权利的。但是战乱的背景却给了这两人于患难之中携手同行、由相识到相知的契机,乃至是互托终身、自主结合的可能;而当慧兰意外得知陈时中的真实身份时,似乎也更多了一份进一步考察和选择婚姻的可能性,这在实质上也同样是一种自主性。所以,新的戏核给老题材带来了新的现代性内容。于是我们看到,陈时中选择“如桂”正是在坚持自己对爱人的认知与追求;而慧兰则要辨认眼前人是不是真君子,否则,有婚约也不要。
    2.创作的技术技巧十分老到。
    起承转合,首尾呼应。该剧恰分四折,一折“踏伞”是因落难而让一对从没见过面的未婚夫妻竟然得以同行;二折“听雨”因住店共处一室之中,慧兰隐名试心将这同行的两人关系进一步复杂、激化;三折“又雨”中的姻缘事搅得翻江倒海,把二人再次推至独处,而形成了转机,四折“共渡”由陈时中决意退婚后重新求婚而触动慧兰内省,终于懂得“风雨同行才是真”,二人得以团圆。可谓是比较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而当第一折中“权说是夫妻……带奴去”的台词于全剧结尾时再度出现,着实让观众会心,满心洋溢着对他们一对青年人的美满结局充盈喜悦和祝福的欣慰。
    行当鲜明,对比生动。此戏生、旦为主,但佐以老旦、丑、彩旦、武行、杂,主次分明,又色彩丰富。
    庄谐张弛,调停得当。比如,一折战乱是张,而生旦同行则为弛;二折开场艄公店妈的调笑、包括检场人说“何不试他一试”为谐,生旦住店情感交流为庄;三折母女论婚为庄,而店妈讨喜钱、点破“这世上有的事不能试”则为谐;四折生旦再度同行是庄,艄公调笑则又为谐。当然,生旦情感纠葛的全过程中,则也有张有弛,全剧演出始终流动着对比变化,十分活泼、生动。
    情节编织密不透风,心理刻画曲尽人情。这出戏虽然人物极少,除检场人一共仅6人,核心只是一对生旦,其中的故事情节也不复杂,但是作者总是在人心深处落笔,其中细腻、生动的心理动作充满着戏剧性。再配合以舞台上的精彩表演,真是让人感到处处好看、时时抓人、引人入胜。
    第二,在新创作中充分彰显了戏曲传统的精神价值。
    1. 戏曲特殊假定性的充分体现
    在当代戏曲创作深受写实戏剧观念影响的背景下,该剧对于戏曲特殊假定性的肯定与运用,是有重要意义的。这并不仅仅是让我们看到了检场人的使用,台侧筛豆子拟雨声的直观呈现,甚至让检场人直接上台介入戏中,说着戏外人的话语,更在于贯融于全剧的自由时空观念,以及虚拟的表演和调度,特别是注重把人物内在心理和情感采用迥异于生活形态、鲜明而独特的表演形式来加以表达,并且充分张扬这种表演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
    2. 传统表演语汇的充分运用
    莆仙戏的科介表演具有绝不相同于京昆的另一种古老、深厚的艺术传统,却同样独具魅力,其中有木偶吊、双坠肩、三下颠等丰富的传统科介名目,它的身段表演中肩、手、脚的独特语汇颇有小而碎的特点所形成的特殊美感,以及不同行当还各有自己的鲜明特色,都构成了莆仙戏表演艺术的宝贵财富。尤为可贵的是,这出戏里还让我们看到了阿甲先生几十年前说过的“戏曲表演文学”,这是指不仅在唱、念中的表演,而且也在全无唱念的表演中同样充满着表现戏剧的丰富生动的内涵。
    3. 古典美的现代体现
    该剧整个舞台是以古代“百戏楼”作为基本框架,背景还使用了类似古代戏曲“守旧”意味的多幅古画,但处理得更加精致典雅,中间则是一个精美的台中台,也即类似可供三面观赏的古戏台,以此构成剧中内室、船舱等多种变化流动的表演空间,并以前后移动的方式来形成类似电影中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的视觉效果。加上现代灯光的丰富变化及精心处理,将戏曲的古典美以相当精致的现代方式呈现了出来。而这一切,又与典雅、精致、细腻的文学、音乐、表演等水乳交融,形成了浑然一体的舞台演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