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方新声到弦索官腔——“中原音韵”与元季明初南北曲的消长(8)
http://www.newdu.com 2025/09/12 01:09:31 《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第 李舜华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陈谟:《海桑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232 册。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 (2)刘基:《诚意伯文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225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3)《南词叙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三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年。 (4) 欧阳玄:《圭斋文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210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5)琐非复初:“中原音韵序”,《中原音韵》,影印明刻讷庵本。北京:中华书局,1978 年。 (6)王世贞:《曲藻》,《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四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年。 (7)杨维桢:“周月湖今乐府序”、“沈氏今乐府序”,《东维子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22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年。 (8)叶子奇:《草木子》。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 (9)虞集:“叶宋英自度曲谱序二首·其二”,《虞集全集》,王颋点校。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年。 (10)——:“中原音韵序”,《中原音韵》,影印明刻讷庵本。北京:中华书局,1978 年。 (11)周德清:“正语作词起例”、“中原音韵自序”,《中原音韵》,影印明刻讷庵本。北京:中华书局,1978 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李杜优劣论争与才学、才法论
- 下一篇:刘子翚纪事诗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