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田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教育是面向明天的。在通往明天的路上,有一群渴求知识、渴望成长的孩子在等着我们。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走向明天,走向那群可爱的孩子?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最近读完《派往明天的教师》一书,品味书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案例,我真切地听到了来自明天的召唤,胸中充溢着一种以新的姿态关注教育的渴望。 今天,教育面临着诸多压力,但书中的事实告诉我们:既然选择了为人师,即使是身处夹缝,也要直面眼前的困境,坚守自己的理想和教育阵地。且行且思是我们得以成功的不二法门。面对复杂的教育工作,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实践中的反思。 “反思得真谛,顺意开远怀。梦萦八万里,灵机自天来。”该书告诫我们,应该让思考和反省成为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思”之所存,师之所存。时时保持思考的姿态,让“思”相伴教育过程始终。比如,在教学前思,在教学后思,几十秒或是几分钟都行。 思考之中,不可少了反省。我们需要反省什么?反省教育内容是否恰当,教育过程是否合理,教育行为是否得体……怎么反省?从时间上说,有教育前的反省——对行进方向的审视;有教育中的反省——对教育行为的检视;有教育后的反省——对教育成败得失的总结。唯有如此,才能反省得持久,反省得深入,反省得明明白白。当走进明天时,我们才不至于慌不择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要振兴中国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就要背靠五千年文明。”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不少教师似乎走上了“崇洋媚外”的极端,这是极其危险的。该书告诉我们,今天的教师应沿着历史之河前行,在传统中吸收成长所需的营养。 现今,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阅读和积累。比如,学习孔孟教育之道,追寻五千年优秀民族文化;用传统文化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平。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守望静谧,去除浮躁;可以静静地享受文字的温暖,触摸人文的脉搏;可以享受知识和思想的甘霖,浸润贫瘠的精神家园……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守住一份高贵的孤独,守住一片宁静的港湾。 在书中潜心,在书中静心,嗅着沁人心脾的书香,乘着飞扬的思绪,从书里汲取生命所需的养分,蓄积传统文化的底蕴。这样,当我们走出书的世界时,才能倍增面向明天的勇气。 “教育者还必须练就对话能力,因为教育的真谛潜藏在对话之中。”假如没有了对话,教师就成了“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孤独者。我们并不缺乏对话者——我们可以与大师、与专家对话,丰满自己理念的“双翼”;我们可以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审视前进路上的每一个“脚印”,让灵魂不再迷茫;我们可以与同事对话,从同事这面镜子中深刻认识自己;我们还可以与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学生对话,让教和学真正“相长”。 通过对话,我们能够捕捉教育信息,叩问教育行为,探索教育规律,升华教育理论,不断刷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此,我们才有更充足的理由和勇气走向明天。 今天,我们就这样思索着,行动着;明天,我们才会因今天的努力而走得更稳健、更坚定。(重庆万州百安移民小学 张朝全)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11日第7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