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为你读书 | “四九城”的前世今生


    为你读书 | “四九城”的前世今生
    
    

《道北京》第一章的标题是“含英咀华”。这个成语本来的意思是,读书吸取精华,或者,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作者将其用作标题,可见本章的内容在作者看来一定就是北京城的“精华”了。在本章里,作者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京城地图,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编排方式,从北京城的整体面貌开始讲起,逐渐推进到胡同、四合院,再聚焦到北京有代表性的地区,如花市、广外、白塔,以及北京有特色的桥、古槐树等等,将这些实实在在、肉眼可见的古都风貌一一道来。
     
    首先,我们来看看“面”,即北京城的整体面貌。在电影《北京爱情故事》里,主演曾经一起站在景山公园看日出,电影镜头俯视着北京城的中心,威严壮丽的古老紫禁城与现代化的北京城新貌尽收眼底。在很多影视剧里,我们也能看到,成群的鸽子在一片鸽哨声中,飞过北京城的上空。北京太大了,即使你到过北京,甚至是生活在北京,也不一定知道完整的北京城到底是什么样儿的。那,来看看本书作者刘一达对北京的全景介绍吧。
     
    偌大的北京城,一直有“四九城”的别称。比如,北京首钢男篮主场的问候语就是,“四九城的老少爷儿们,今儿都到齐了么,您呐?”一句话就道出了北京的主场氛围。那么,这个别称是怎么来的,代表什么意思呢?这个故事还得从明清时期说起。
     
    起初,明太祖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就藩北平城。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并于建文四年(即公元1402年)从其侄子手中夺得皇位,次年改元永乐。到了永乐四年,朱棣把北平改为北京,并开始筹划迁都。那个时候,北平城只是北平布政使司首府和藩会,城池规制比较小,不利于对蒙古余党的防守,也不符合帝都的规格。这也就是明代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的初衷。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城的基本布局,就是从那个时期留下来的。在朱棣之后,明英宗、明世宗又先后对北京城进行了两次增筑。
     
    最终,北京城分为四重城。最里边的是紫禁城,有四个城门,即:东华门、西华门、午门、神武门。紫禁城外面是皇城,有四个城门,即:东安门、西安门、 天安门、地安门。皇城的外面是内城,有九个城门,即:正阳门、崇文门、 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内城外面是外城。外城是明朝嘉靖年间,为防范蒙古的瓦剌军队的侵扰而建,但当时国力有限,只建了一半就由于没钱,建不下去了,所以才形成现在能看到的半个外城的格局,即有南边的,没有北边的。关于老北京的城门,有一句方便记忆的顺口溜儿:“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


    


    

清代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入了关,住进了北京紫禁城。但当时除了皇帝一家,一起来的还有很多八旗子弟官兵和他们的家属,他们没地儿住啊,于是,皇上下令,住在内城的汉人要全都搬到外城去。一个北京城被人为地划分成两部分,内城成为军事驻防地兼家属区,外城则是单纯的居民区。内城、外城泾渭分明,旗人、汉人界限森严。当时的八旗很为自身的特权地位自豪,称自己的所居地为“四九城”,来标明自己是高于他人的特殊群体,以区别居住在外城的人。
     
    所以,“四九城” 起初并不是指全部的北京城,而是指内城以里,包括皇城的四个城门、内城的九个城门,只是后来引申为整个“北京城”的别称。
     
    如果说“里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承载的是一段段皇家变迁史,那么那些交叉蔓延的小胡同则像布局在城中的一条条“线”,见证了几百年来北京城里普通百姓们的生活。
     
    表现北京胡同生活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有很多,远的有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茶馆》等,描写解放前老北京城里的市井生活;近的有《渴望》《钟鼓楼》《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表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人的胡同生活,再近一些的,还有《奋斗》《北京青年》等展现当代北京人生活的作品。最近的热播剧《芝麻胡同》更是直接以胡同的名字命名。
     
    在《道北京》这本书里,作者刘一达具体解释了一些胡同名字的由来,有一些真的令人哭笑不得。
     
    北京人给胡同取名,有一些看上去很随意。例如,这条胡同有棵大柳树,就叫大柳树胡同;这条胡同有座真武庙,就叫真武庙胡同;这条胡同不直,拐道弯儿,像个月牙儿,就叫月牙胡同;这条胡同有个牛羊市或米市,就叫羊肉胡同、米市胡同;这条胡同住着一个姓刘的人有点儿本事和名望,就叫刘家胡同。实在找不到标志性的建筑或人物,便找个能反映社会生活和道德规范的词来命名,比如弘善胡同、恭俭胡同、育德胡同等等。


    


    

还有一些胡同的名字,则像如今的美颜相机一样,是经过美化了的。就像东城区的寿比胡同,大家看到名字下意识想到的是“寿比南山”,谁又能想到,它的名字其实来自于胡同里的制皮作坊呢。因为揉皮用过的水会散发臭味儿,所以人们就叫它“臭皮胡同”。但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听,所以在北京整顿胡同名称时,就借谐音改成了“寿比胡同”。类似用谐音改名的胡同,作者还列举了很多,比如北梅竹胡同,原来叫母猪胡同;时刻亮胡同,原来叫屎壳郎胡同。真的是,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
     
    老北京的陌生人见了面,往往会问:“您府上是哪条胡同?”“您府上”就是“您住家”的意思。北京人礼大,讲究客情儿,说话总要高抬一下对方。按当时的规矩,只有王爷住的地方才被称为府。就算对方住的不过是大杂院里的一间小平房,也得这么说。住哪条胡同,这是最通用的一句话。老北京人自报家门都会这么说,因为当时北京人都住在胡同里。
     
    有的胡同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呢?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跟小胡同一样接地气的,就是在胡同里居住的人们的生活。我们在很多影视剧和京味儿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北京独有的四合院的身影。像电视剧《芝麻胡同》里的严家的四合院,院子布局规整,院落敞亮,东南西北房,长幼有序,各居其室,父辈儿住正房,小辈儿住厢房或南房;院子里有砖墁的十字甬路,再栽上槐树、枣树、丁香,夏天搭上天棚,“天棚、鱼缸、石榴树”,老北京对此真是回味无穷。


    


    

从电视剧《情满四合院》,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几十年前的人们在四合院里的生活。剧中的何雨柱是钢厂食堂的厨师,为人善良仗义却口无遮拦,人称“傻柱”。同院住着钢厂工人秦淮茹,她讲孝道,又能干,膝下有一儿两女,但丈夫因工伤去世,日子过得比较艰难。院里还住着三位受人尊敬的老工人,人称“三位大爷”,一旦院里发生邻里纠纷,都由三位大爷协调解决。傻柱看似不着调,却心地善良,不仅对秦淮茹一家的生活资助颇多,还为孤寡老人聋奶奶养老送终。
     
    就像电视剧里展现的一样,北京人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有的街坊是棋友,不时地“杀”一盘;有的是酒友,相约到“大酒缸”喝两“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住过胡同的人,总会被邻里之间的人情味儿所感染。
     
    汪曾祺曾经在文章中写道:“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但是,北京的胡同毕竟太老了。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考上大学的张大国在大雨里呐喊着自己的理想:“我毕了业我上新疆,我上内蒙古,我找个宽敞地方我住一辈子!我种苜蓿,种向日葵……”撕心裂肺的大国喊出了当时住在胡同里的年轻人的心声。
     
    在电视剧《奋斗》里,杨晓芸和向南因婚后经济紧张而搬到大杂院住过一段时间。两人刚开始去时,因为房租低而心里美滋滋的,觉得住得别有情调。时间久了,两人开始因为狭小的居住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而抱怨连天、频频拌嘴,产生了很大的冲突。最后,两人终于搬出了大杂院。
     
    四合院怎么演变成了大杂院呢?作者刘一达介绍道,在唐山大地震之后,院里你家搭,我家盖,相互攀比,抢占地盘,拉开了私搭乱改的序幕,使四合院的格局伤筋动骨,面目全非,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胡同里砖木结构的瓦房,隔个七年八年的就要维修,否则就难以支撑。老北京胡同里的房子还有“十房九漏”一说,即便是装修体面的大宅门的房子,也免不了漏雨。大杂院还有“开放”的天性,户与户只隔一层木板,家里有点儿事,一点儿不糟蹋,都进了隔壁人家的耳朵。王朔在《我是你爸爸》里就有一段对大杂院的吐槽:“这种老式四合院平房没有完善的卫生设施,只在院当间有一个自来水龙头,一个共用水表,谁要用水全院人盯贼似的盯着……”
     
    尽管如此,可在上岁数的北京人眼里,大杂院却是另外一种情愫。您觉得住着憋屈不是,他却感到亲热。您觉得受限制吧?他却感到自在。您觉得住大杂院是一种煎熬吧?他却觉得是一种滋润。
     
    新时代到来,随着一幢幢高楼的拔地而起,大杂院逐渐成为历史陈迹。人们告别大杂院,搬入新楼时,对生活了几十年的大杂院,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留恋之情。
     
    除了“四九城”、胡同、四合院及大杂院之外,这一章还介绍了许多让北京人留恋的“点”。有老北京的花市,纵横的桥,曾经的广外,百岁的古槐……每一个“点”,都凝结着北京人心中挥不去的情怀,篇幅有限,这里就不细说了。
    下一期,我们将带您回味老北京记忆中的风俗民情,再会。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