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性尧先生与《唐诗三百首新注》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15 文汇报 newdu 参加讨论
金性尧先生是上海古籍出版社资深编辑,同时也是一位学问家和作家,他以丰富的学养和诸多研究成果为唐诗作注,其晚年著作《唐诗三百首新注》沾溉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今年是金性尧先生去世十周年,在海上博雅讲坛于日前举办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中,金性尧先生的女儿金文男女士与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先生共同回忆了《唐诗三百首新注》的编撰和出版历程。 文学青年与鲁迅的书信往来 主持人:金文男老师曾在回忆文章中谈到过,父亲是一位纯粹的读书人。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金性尧先生的生平,尤其是,他作为“读书人”,有过哪些特别的经历? 金文男:我的父亲金性尧1916年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他于2007年7月15日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父亲离开我们,至今已整整十年。他这一辈子只读书,看书,写书,爱书,所以我说他是个纯粹的读书人。他五六岁时进私塾读书,从《三字经》《幼学琼林》《百家姓》念起,慢慢到《古文观止》《四书五经》,然后念《唐诗》《宋词》……所以,父亲幼年时的古文基础打得非常扎实。 16岁时,父亲随全家从定海来到上海。在他18岁时(1934年),父亲和鲁迅先生之间有过书信来往。这个过程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当时父亲很爱好文学,但还是无名小卒,写的文章也只能在家乡的一份报刊上发表,多半是杂文。父亲非常崇拜、敬仰鲁迅,想一睹先生的风采,于是就写了一封信给鲁迅。原信已经找不到了,现存的是鲁迅回给父亲的四封信,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当时他们来往的情况。 其中一封信的内容是: 惠函收到,但面谈一节,在时间和环境上颇不容易,因为敝寓不能招待来客,而在书店约人会晤,虽不过平常晤谈,也会引人疑有什么重要事件,因此我只好竭力少见人,尚希谅察为幸。 应该是父亲约鲁迅先生面谈,对方委婉谢绝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鲁迅当时已经是有名的大作家,而父亲还是一个很年轻的、未出道的文学爱好者。但鲁迅的这封信回得很快,说明他重视文学青年的来信,也非常有诚意。于是父亲马上又写了第二封信。 其间还有一个小插曲。父亲叫金性尧,落款应该是“性尧”,但因为字迹比较潦草,鲁迅先生看成了“惟尧”,父亲又不好意思纠正,后来索性将错就错,干脆把自己写成了“惟尧”,所以鲁迅博物馆里收藏的信上就是“金惟尧”,实际上应该是“金性尧”。 五天之后,父亲又收到回信,上书: 来信早收到,在中国做人,一向是很难的,不过现在要算最难,我先前没有经验过,有些‘文学家’,今年都做了检察官了,你想,变得快不快。《新语林》上的关于照相的一篇文章,是我做的,公汗也是我的一个化名,但文章有时候被检察官删去,弄得我没头没尾,不成样子了。 可见,鲁迅先生当时也和父亲这样一个无名小卒谈了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后来还有两封信,大致内容是,父亲想请鲁迅帮他修改一篇小文章,但是鲁迅表示很忙,没有时间,父亲便又写信给鲁迅。因为原信都不可见,内容只能大致猜测,似乎是他又跟鲁迅提什么要求,可能还有点责怪的语气,所以鲁迅回信说:“先生所责各点都非常不错,但我这边真的太忙了,我要应付许多事。”最后提出来:“我和你之间的函件往来没有多大意思了,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此后,双方通信就中断了。但这并没有影响父亲对鲁迅的敬仰和尊重。父亲晚年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这些书信往来,对自己当年这种有点意气用事、有点冒失的话感到不安。通信中断两年之后的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我父母一起到万国殡仪馆参加了葬礼。 当时已经决定要出鲁迅先生的全集,开始收集文章,进行校对、整理,父亲是第一批参加校勘的人员之一,《鲁迅全集》第一版上还有父亲的名字。父亲经常把稿件带回家,母亲会帮着一起校。 我的母亲武桂芳出生在上海,高中念的是上海务本女中,曹聚仁先生教过她语文。母亲高中时文笔非常漂亮,学习很出色,毕业时是上海市第一名。1932年,她到定海乡下堂姐家避难,堂姐家后门正好对着父亲家“金家大院”的院门,两个青年就这样认识了。母亲长父亲一岁,两人都爱好文学,1935年左右订了婚。 母亲当年在《文汇报》副刊和其他各类杂志上发表过不少文章。古籍社的周黎庵先生后来跟我说,母亲的文笔其实比父亲还要好,但祖母有点封建,父母结婚后,母亲不能上大学,也不能在外面抛头露面。尽管如此,母亲还是跟着许广平做了很多进步的事情,包括参加上海妇女的编辑委员会,还去采访难民营,扮女工到纱厂采访;同时,她还写了一篇小说《新生》,出版了个人作品集《背上了十字架》,在孤岛时期,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女作家,解放后,她当了一名中学老师。 鲁迅去世后,大约1938年左右,文坛有一些人疯狂地攻击鲁迅,围剿“鲁迅风”杂文,就是鲁迅风格的一类杂文。在这种情况下,父亲提出办一个《鲁迅风》杂志。在中共地下党文委委员王任叔的具体支持和部署下,杂志于1939年1月11日正式出版。《鲁迅风》杂志秉持 鲁迅的风格,文章辛辣,叱咤风云,虎虎有生气。发刊词由父亲先拟稿,后由王任叔修改,当中引用了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这个杂志后来成为上海孤岛时期非常有影响的刊物。 父亲之后又主编过《萧萧》《文史》,作者都是当时一些文化名人。父亲一个人组稿,所以好多经费都是他自己出的。他当时用“文载道”这个笔名,在现代文学史上还是有一定名气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心里装着阳光的人记父亲傅璇琮先生
- 下一篇:喻朝刚:展示宋词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