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槐花南柳巷——回到《城南旧事》故居(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52 光明日报 夏祖丽 参加讨论
“辜先生是鹿港人,先是一个人,后来有个女人跟他住,生了两个孩子。辜先生很神秘,不在家的时候居多,我们跟他没什么来往。会馆前头几间也租给外地来念书的学生,像后来担任台湾省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的邹文谦先生,当年在朝阳大学念法律时,就住在会馆。长班老王和王妈照顾会馆,王妈对我们很好,有时还会做东西给我们吃。” 燕珠三姨跟我说过,孤儿寡母的林家在北京生活困难,靠着外公生前工作的邮局的抚恤金生活。抚恤金不够一大家子过日子,幸好外婆有项专长,喜欢做菜,大家都爱吃她的菜,为了生计,她给学生包饭。当年晋江会馆林太太地道的福建菜、台湾菜和客家菜,不论是红烧五柳鱼、青蒜烧五花肉,炒猪肝、猪心,姜丝炒猪肺,烫韭菜、莴苣叶、菠菜蘸日本万字酱油等,满足抚慰了许多游子的心。甚至附近泉郡会馆、蕉岭会馆的寄住学生,也来包饭。 母亲曾在《我的京味儿回忆》中写道:“南柳巷是我一生居住重要的地方,时间又长,从我在无父后的成长过程中,经过读书、就业、结婚,都是从这里出发:我的努力,我的艰苦,我的快乐,我的忧伤……包含了种种情绪,有一点,我们有一个和谐的、相依为命的家庭,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贤良从不诉苦的母亲。” 早年晋江会馆也住过一些文人雅士,清末泉州状元吴鲁就在这里写过后人称道的《百哀诗》。据说连战的祖父连雅堂先生1913、1914年也在此住过。 那次拜访燕生舅后,我从台北回到澳洲,不久收到他的信,信中他详细描述了晋江会馆的地理环境,学工程的他还画了一张图,准确标注出各家的居住位置。舅舅个性内向,沉默寡言,做事一丝不苟,办公一介不取。那次他难得写下一段感性文字:“我永远记得第一次到晋江会馆看房子时,我们走进小院,一惊!好美!槐花落了满地,有两三寸厚吧,整院都是白的!” 那是我最后一次接到燕生舅的信,来年他就去世了! 1948年年底,23岁俊秀的燕生随我父母回到他从未见过的故乡台湾,他那段在北京的初恋,永远割舍,留在那座北方的古城了。 很遗憾我在母亲生前没有问她,《城南旧事》里的惠安馆是不是晋江会馆的化身?为什么给惠安馆里的灵魂人物疯子取名王秀贞(王秀珍)?为什么安排秀贞的爹,惠安馆的长班也叫老王?此外,英子的玩伴妞儿是不是秀贞的女儿小桂子?一出生就被扔在墙根底下的小桂子,后来和秀贞团圆了吗? 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多年,真正的答案已随母亲而去。纵使对这段历史和对林海音有深刻了解的家人,也无法解答。人生如梦,似真,若幻,小说家在虚虚实实间出入,遂使这部透视人性的经典小说分外迷人了。 (作者:夏祖丽,系林海音女儿,生于北京,长于台湾,现居澳大利亚,专事写作,著有《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等。本版配图均系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一个时代的学术雕像
- 下一篇:陆谷孙:板凳甘坐十年冷 澹然独与神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