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坛轶事 >

王蒙与《人民文学》:一甲子的文学缘分(2)


    笔墨虚实交错,晕染生命中的重要瞬间
    王蒙在新作《女神》里以“王某”“王蒙”的第一人称直接上阵,其间穿插王蒙在新疆、瑞士日内瓦、北京北海公园等多地的生活瞬间。有意思的是,这些真实素材星罗棋布地嵌入小说之中,而作家对人生、对文学的感悟与理念则游走于意识流情节里。“往事不会重现,往事永远活鲜。”到了《女神》的结尾,王蒙似乎带着读者做了一场绵延几十年的梦,有感伤,也透着乐观。
    《女神》中的“女神”何许人也?陈布文,艺术家张仃的夫人,年长王蒙十几岁,学识渊博,写小说,擅京剧,一生高洁。“我与她只有一信之缘,并没见过陈大姐本人,只是零散读了她的作品、她与子女亲朋的通信,但奇怪的是,她的才华、修养、品格在我脑海中印象极深,始终挥之不去。这几年都在琢磨用怎样的形式把这种奇妙感觉写出来。”于是,便有了这虚实交错、真实与想象编织在一起的小说《女神》。
    “无需刻意与真人真事对上号,回荡在小说里的更多是一种向世界发问的旋律,写得很现实很接地气,但浪漫的情怀与气息呼之欲出。”《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告诉记者,《女神》给他的突出印象是“纯”,“这个字经由动荡奋斗达至高端绚丽,安于诗书家务落得清纯透明。在资历的惶惑内省和信念的宁定持守之间,万物生焉;在时代的风光和生活的归隐之间,四时行焉。天真
    天机之于人的完美,便是漫道之行、应运之生中难得的始终如一的纯。”
    在评论界看来,《女神》借内心独白,由现在时牵动过去时,飘逸的、关联或不关联的意象,都被王蒙洒脱地组接在一起,长短句自如参差,意象与意象就像彼此追赶的舞伴,翩翩生姿。
    谈到在新疆的难忘岁月,王蒙在文中如是独白:“我的生活、狠心、视野与承受包容能力以万倍规模扩充。1965年4月迎面驶来的赛里木湖使到新疆刚刚一年的王某蓦地一惊,大喜过望,为新的辽阔天地而自傲,为新的困难提供的新可能而欢呼。在满山的云杉林与挡雪挡畜栅栏下面,一个蓝得使人落泪、大得使人尥蹦、静得使人朦胧、空得使人羽化而登仙至少是鱼化而入水的高山咸水大湖,它正在改变王某的生活与世界观,改变斯人的神经末梢感觉与梦。”
    今年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杨绛去世,王蒙在文中写下一首诗:“求静名偏盛,欲潜话益多。隐名名岂隐,无意意何夺?今古通中外,扶摇自巍峨。此生终了后,几许泪婆娑。”《女神》也袒露了王蒙对于文学的理解。他说,人生中没有得到的,正是文学中苦苦经营着的。“最期待的狂欢是失去的一切复活在文学艺术中。文学是人类的复活节日。复活,从而更加确认了也战胜了失去。文学的力量是使得没有对应办法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生成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动。”王蒙说,“60年是沧桑巨变,却又如一日。不变的是,这部新作依然在虚虚实实、真真幻幻间,挥洒我对生活的浪漫解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