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奋奖获得者董保存说过这么一段话:编辑这个角色如同一个挑担子的人,这副担子,一头是作者,一头是读者。作者的作品通过编辑的手,才能到达读者手上。有时候,不少年轻人是因为读到了一本好书,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 可见,编辑肩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下面我就谈谈一名普通编辑应该担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出版问题值得深思 从2015年3月31日以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多批次编校不合格图书,涉及的出版单位受到警告行政处罚。2016年10月10日,总局又公布了16家出版单位的19种辞书、教材教辅、地图类出版物的编校质量不合格。为什么会这样?我以为,一个重要原因与一些出版企业只看重经济效益,不重视社会责任有关。 我从选题角度举一个例子。前一阵子,我受总局出版管理司的委托,参与对2017年全国图书出版单位报送的234930种选题进行分析。从发现的问题看,选题雷同、重复的现象比较明显。同一类选题有多家出版社立项,有的选题,由同一作者在不同出版社分别立项,一稿多投。如民国题材和古典文学名著的选题,涉及梁启超的121个、胡适的81个、王国维的35个。以“论语”为题的选题竟有188个。四大名著中,以“红楼梦”为题的148个,以“水浒传”为题的104个,以“三国演义”为题的129个,以“西游记”为题的161个。 像类似的出版单位理应进行反思,承担起自己应负的政治责任、文化责任,对读者的责任,以及公益责任和商业道德责任等。 我赞同《我国出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一书中的这一观点: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保持企业生命力、活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出版企业只有依靠有社会责任感的编辑人才,才能承担起、践行好社会责任,出版业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业界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编辑的职能是对书稿进行评价、选择、优化和推荐。编辑作为文化产品内容的选择者、策划者、加工者和推荐者,甚至是创造者,肩负着总结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任。所以,做编辑的不能沦为市场的奴隶,不能天天抓经济效益。不能在经济指标的压力下,淡化了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编辑要克服浮躁心态,要静下心来,用心地打磨书稿。要增强编辑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只有培养出大批有崇高文化追求、有高度职业道德精神的编辑名家,才能不断提升文化创新力、制造力和传播力,才能有更多的精品力作问世。 编辑要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首先要把好政治关。政治把关叫守土有责。 其次,要做好主题出版。可以说,唱响时代主旋律,倡导主题出版是中国出版业的一个特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题出版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普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再次,编辑的书稿要接地气,面向大众,紧贴生产生活和文化的需要,落脚点旨在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养。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的问题批评道:“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有的同志比较激烈地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我们做编辑的切莫“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要用心打磨“等‘心’”的书稿。 习近平总书记说:“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所以,出版更多的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三精”作品,是当代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编辑的使命很神圣,让我们强化担当意识,增强责任感,脚踏实地的工作,在从出版大国走向出版强国的进程中,为读者、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打造更多的精品力作。 (作者系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