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文学之都”拼的不是“家当”是“素养”


    南京近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学之都” ,引起广泛关注。据了解,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创意城市网络” ,在世界范围内评选“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设计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美食之都” ,着力促进全球创意产业发展。截至2016年,全世界共有116座城市加入“创意城市网络” ,其中有20座城市被评为“文学之都” ,包括克拉科夫、爱丁堡、海德堡、墨尔本、爱荷华等,南京是国内首个申报“文学之都”的城市。
    有人认为,南京确有申报世界“文学之都”的资本。作为历史悠久的六朝古都,文学名家荟萃。古代有谢灵运、李白、汤显祖、曹雪芹,近代有鲁迅、巴金,这些文学大家,都与南京结下过不解之缘。比如李白一生四次驻留南京,写下70多篇吟咏金陵的作品,秦淮河、凤凰台、乌衣巷、白鹭洲、石头城,构成了南京文化底蕴不可或缺的部分。南京是鲁迅离乡后认识中国社会的首个重要窗口,有专家学者认为,南京是鲁迅的思想启蒙之地。在当代,更有苏童、毕飞宇、韩东、叶兆言等一大批文学名家,文脉可谓源远流长。
    也有人认为,“文学之都”不等于“作家之都” ,比拼的也不仅仅是文学史,而是文学氛围。论文学氛围,则要考量当地作家作品数量、质量,文学活动是否丰富多彩,阅读和写作氛围是否浓厚,这几项都较为出众,才能称得上当之无愧的“文学之都” 。笔者以为,“文学之都”应建立在“文学”与“都”的双重维度之上,既要有一以贯之的文学传统,又要有普遍而广泛的文学生活,“文学之都”恐怕才是实至名归。
    南京申报“文学之都” ,仅有古今文学名家“撑场子”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积极营造富于文学气息的城市氛围,带动广大市民崇尚文学、热爱阅读,扶持文学活动,助力实体书店等文学生活相关设施的发展。“文学之都”的标志性特征,固然包括丰厚的作家作品储备,更要看一座城市对文学的热爱程度,要看整个城市是否体现了文学素养。让文学和阅读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才是申报“文学之都”的初心和归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