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题画赋的呈像与体义(2)
http://www.newdu.com 2025/08/22 12:08:05 未知 许结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有关题画赋的研究,最初的是许结《漫话北宋文人题画赋》,载《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1期,继后有余江《汉唐艺术赋研究》有关“绘画赋”的章节,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其他则多对《洛神赋》《赤壁赋》与“图”的专题论述。 ②⑩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36、134~136页。 ③朱光潜:《诗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03、225页。 ④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三《天问章句第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5页。 ⑤(14)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68~171、126页。 ⑥浦铣著,何新文、路成文校证:《历代赋话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82页。 ⑦(34)许结主编:《历代赋汇》(校订本),凤凰出版社2018年版,第2853~2883、2869页。 ⑧鸿宝斋主人编:《赋海大观》,光绪甲午(1894年)秋八月鸿宝斋四次重印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影印第四册,第320~361页。 ⑨马积高主编:《历代辞赋总汇》,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11)参见瞿中溶《汉武梁画像祠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4~427页。 (12)参见湖南博物馆编《马王堆汉墓研究文集》,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 (13)方逢辰:《蛟峰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8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36页。 (15)张惠言著,黄立新校点:《茗柯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8页。 (16)荆浩《画山水赋》名称始见于明代唐寅《六如居士画》,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考证原无此赋,乃《山水诀》(即《笔法记》)《山水论》中内容混成,是“明代文人的诞妄”。 (17)详参许结《论题图诗的视觉取向与心理影像——以惜抱轩题图诗为例》,载赵宪章主编《文学与图像》第四卷,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191~209页。 (18)《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099页。 (19)蒋攸銛:《同馆律赋精萃》卷首,清道光七年(1827年)刻本。 (20)参见许结、王思豪《汉赋用经考》,《文史》2011年第2期。 (21)张彦远著,俞剑华注释:《历代名画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4~5页。 (22)郭若虚著,俞剑华注释:《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页。 (23)俞剑华编:《中国历代画论大观》第五编《明代画论》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1~2页。 (24)陈普:《石堂先生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32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502页。 (25)王应麟:《玉海》卷五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4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90~491页。 (26)分别见于马积高主编《历代辞赋总汇》,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13629、14283、18527页。 (27)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56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158页。 (28)(31)(47)(52)马积高主编:《历代辞赋总汇》,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16630、7322、6813~6814、14405页。 (29)参见吴璧雍《从诗经图发展史看清代乾隆〈御笔诗经图〉》,《故宫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 (30)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974页。 (32)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卷之九,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1544页。 (33)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53页。 (35)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景宋乾道刊本第986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第18~19页。 (36)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七三四,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573页。 (37)姚绶撰:《穀庵集选》卷一,明嘉靖三十五年刻本。 (38)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20~421页。 (39)详见许结《谭宗浚〈述画赋〉评议——兼论赋、画关系的历史衍变》,载赵宪章主编《文学与图像》第二卷,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225~240页。 (40)胡敬撰:《崇雅堂骈体文钞》卷一,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49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56页。 (41)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6页。 (42)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93、530、537页。 (43)叶燮:《已畦集》卷八,《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0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400页。 (44)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按:此书的副题即为“论画与诗的界限”。 (45)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86页。 (46)荆浩撰,王伯敏注译:《笔法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36~37页。 (48)薛宪章:《鸿泥堂续稿》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第78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29~530页。 (49)胡敬:《西清札记》卷二“六月十九日癸酉”条,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08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 (50)李立:《论汉赋与汉画空间方位叙事艺术》,《文艺研究》2008年第2期。 (51)俞剑华编:《中国历代画论大观》第三编《元代画论》,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32~34页。 (53)盛徵璵:《啸雨草堂集》卷七,道光六年(1826)刻本。 (54)有关“曲终奏雅”,详见《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曰”有关司马迁与扬雄对司马相如赋的批评:“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要其归引之于节俭,此亦《诗》之风谏何异”;“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609页)。 (55)王修玉:《历朝赋楷》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404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3页。 (56)余丙照:《增注赋学指南》,王冠编《赋话广聚》第五册影清光绪刻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225页。 (57)朱景玄撰,温肇桐注:《唐朝名画录》,四川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58)鸿宝主人编:《赋海大观》第四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344~345页。 (59)吴书荫、金德厚点校:《陈与义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页。 (60)王毓贤:《绘事备考》卷五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2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41页。 (61)邓椿:《画继》卷五“觉心”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28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许结:论题画赋的呈像与体义
-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文学”概念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