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寻找来路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1:11:10 未知 高洪雷 参加讨论
《中华民族的故事》 高洪雷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一般分三个流派,第一种重故事,第二种重考据,第三种重解读。 在此之前,我一共出版了三部书,分别是《另一半中国史》《另一种文明》《大写西域》。看过这些书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我受黄仁宇、费正清、崔瑞德、史景迁、孔飞力、斯蒂芬·茨威格、勒内·格鲁塞的影响比较大,我的创作风格倾向于国际流行的解读历史。 我认为,在一个以故事和考据为主的历史江湖中,建立在诸多学科之上的缜密解读,不仅能使读者看到历史的大势,也能看到历史的细节,同时还可以体验思维的乐趣,犹如享受一场思想的盛宴。而这部《中华民族的故事》,显然与我之前的风格有所差异。因为前几部作品的受众是中青年历史爱好者,而这部书的受众是青少年。所以,我更注重讲故事,但也不是简单地讲故事,里面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与解读。在风格上,属于讲故事与解读历史的结合。 有读者问:“《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写了20多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是真实的历史,还是带有个人观点的故事呢?”因为读者是青少年,所以我在创作时更加注重故事性、可读性,特意删掉了一些与历史脉络关系不大的、比较枯燥的内容,也删掉了一些考证性的内容。 但必须指出的是,我作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一贯忠实于历史,我所书写的这些故事,都有历史出处,都以人类学、考古学为支撑,都经过大量考证,是真实的历史,并且经过国家民委专家的审定。至于书中的议论,则是对历史的解读和阐释。这些议论,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没有哗众取宠的目的。 书中有许多寓言,如“狼来了”“屋顶上的山羊”等,有读者问这些寓言在书中起什么作用。 我想,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好就好在不是直接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告诉读者人生的道理,并能起到很好的讽刺和劝诫效果。我借助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来解读历史上所发生的同类型失误,从而加深读者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印象,使读者更好地认识历史。 写《中华民族的故事》这样一本书纯属偶然。 多年前,我听过一场民族政策讲座,主讲人是一位回族干部。他说:“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少数民族,早在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口号,回就是指回族。”而在我的印象里,回是指维吾尔族,因为维吾尔族在唐朝时叫回纥,后来叫回鹘,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回疆。而蒋介石从来不认为回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他说那是一伙汉人信仰了伊斯兰教。试想,连民族干部都出现这样的错误,一般民众又会怎样呢? 后来,我到内蒙古出差时,有幸参观了内蒙古历史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展示的是蒙古高原各少数民族发展演变的历史,但我发现,里面少了一个曾经称霸蒙古高原半个世纪的游牧民族——柔然。于是,我问博物馆馆长:“怎么没有柔然?”他愣了一愣,问:“柔然是谁?” 在我们的中学地理课本中,曾出现过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把中亚五国之一的土库曼斯坦,解释为“突厥人的地区”。我国许多网站上,也把土库曼斯坦解释为突厥的一个分支。要知道,土库,是突厥的意思;曼,是波斯语“像”的意思;斯坦,是地区。土库曼斯坦,是像突厥人的地区。土库曼人不是突厥人,而是从中国的蒙古高原迁到中亚的乌古斯人。 更多的人不知道土耳其的字面含义就是突厥,他们是从大唐迁徙过去的突厥人;不知道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是越王勾践的后代;不知道匈牙利的字面意义是匈奴人,今匈牙利人也有中国汉代的匈奴血统;不知道中国的傣族与泰国的泰族是同一个民族,只是我国的傣族加了个“亻”旁。 所以,我下决心讲清楚中国56个民族的来龙去脉。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只有知道从哪里来,才能知道到哪里去,才能具备文化自信,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也才能不断提升国家认同感。 《另一半中国史》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创作了七年,修改了三年,经历了三个出版社,才终于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出版后,由于部头太大,考证的内容太多,许多青少年读者希望我出一本青少年版。经过两年半的艰苦创作,现在终于完成了这部献给广大青少年的《中华民族的故事》。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7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维罗妮卡的悲伤故事》一则关于自我救赎的寓言
- 下一篇:林语堂:悲剧底色中的诗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