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访谈 >

李朝润:扎扎实实地记录这个时代


    现代快报讯在今年4月23日举行的第15届江苏读书节开幕式上,配乐诗朗诵《书香礼赞》作为启动仪式举行前的压轴节目惊艳亮相。该篇诗作出自著名诗人、词作家李朝润之手。就在同一天,他激情创作的《渡江战歌》,也在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活动中,经由青少年诵读,发出了掷地有声的时代强音。
    多年来,在省和国家重大主题活动中,李朝润常常这般身居幕后,运筹帷幄。虽然已离开领导岗位,但他笔耕不辍,少年时种下的那颗文学种子,一直深埋于心灵的土壤。他不说大话,不设目标,只是想扎扎实实地写好每个作品,记录这个时代。
    
    李朝润
    1
    为江苏读书节创作诗歌,对李朝润来说不是第一次。早在2008年第6届江苏读书节上,他就创作了长诗《书与人生》。从文字的起源谈起,横贯东西,纵论古今。
    “写关于读书的文章和诗歌,实际上本身也是一个读书的过程 。”李朝润说,他很荣幸再次应邀为读书节创作诗歌。“读书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素质非常重要的标志,无论书的形态如何变化,它的本质不会变,都是通过字里行间来传播文明,让人们认知这个世界,将文明史向着未来延伸。”
    这一次,李朝润匠心独具,选择了孩子的视角来讲述书的故事。“任何一本书籍给人带来的必须是正能量,因为你要创造未来,需要一种生命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提倡读好书、走正路就是这个道理。我要把这个理念传达给孩子们。”他写的《书香礼赞》由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和江苏电视台诵读,大获称赞。
    多年来,李朝润一直在为孩子创作。曾为南京小红花创作过《枫叶红了》《星星和渔船》《西部春色》等入选中小学音乐教材的作品。自己孩子还小的时候,他曾在摇篮边为孩子写下广为流传的歌诗专集《亲子律动》和获得全国广播新歌金奖的《我爱》。对他来说,为孩子写作最大的收获是能让自己保持童心,始终以一个孩子的目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像毕加索,到了晚年他的绘画创作还会从儿童画中去汲取营养和灵感,因为孩子看待世界的目光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是用清澈的瞳仁、圣洁的童心去发现独特的美,这也是我搞创作的来源。”李朝润说,他很珍惜在创作中心灵被童化的过程。
    2
    从1973年从事创作算起,李朝润至今已有千余件作品发表,除了生活题材和爱情题材外,还有不少都是重大题材。
    驾驭主旋律作品颇见创作者的功力,如何能写出直抵人心的好作品?
    李朝润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写重大题材有两句话,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有几个东西是回避不了的,第一是事实准确;第二是思想到位;第三是构思新颖:第四是要写出感人的细节;第五是要有精练的语言。主旋律创作对人的要求更高,更加需要把握主基调,同时还要调动丰富的想象力,让作品富有诗意,富有艺术的色彩。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李朝润坦言,有人对主旋律创作不屑一顾,认为写自我情感的作品才不会被某些原因局限,才能易于流传。这个观点他认为有失偏颇。“像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背景都很宏阔,但关键是选取的角度不一样,大题材小切口,这样才能写深写透。”
    在接到每一个创作任务时,李朝润都会进行采风。20年前,在“总统府”门前,由中央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大型晚会《钟山放歌》,李朝润作为总撰稿和总导演,认真硏读史料、深入实地采访,通过一个个原创节目、历史人物与新闻事件,再现了渡江战役的壮阔场景。
    这一次,接到为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创作诗歌的任务时,他在对渡江战役非常熟悉的情况下,特意又去了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和安徽渡江战役纪念馆,再次拜访专家、查阅资料。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深深激发内心的感动,从而写岀大气而深情的诗篇。
    今年5月3日和5日,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璀璨运河》灯光秀在扬州精彩呈现,李朝润担任总创意和总导演,用灯光来演绎一段有关运河的故事。为了这场灯光秀,他30多次下扬州,不断完善方案,“灯光虽然具有科技性,但不能一味地炫技,怎么能让一盏盏灯光都变成一个个文字,写出关于运河的文章,这是我脑海中一直考虑的问题。” 最终,立体化的灯光,交织着诗意,在水天之间展开《花开迎宾来》《春江花月夜》《扬帆新时代》三个篇章,营造出一个美妙绚丽的世界。李朝润创作的《运河遥想》也在花巡游中唱响。
    在李朝润的许多重量级作品中,不能不提的还有献给守岛英雄王继才的《永远的承诺》《永远在蓝色国土上屹立》两首诗作。这两篇作品倾情而作,一气呵成,感动了众多的读者。
    3
    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作为创作者,李朝润身体力行地进行着自己的探索,他深知,这也是文学应该去承担的社会责任。
    他不断论证着思想性对于一个作品的重要,“好的作品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光明的,什么是充满希望的,是给文明世界的构建和发展提供正能量。古今中外凡是成为经典的作品,都少不了思想性。”
    同样重要的,还有人民性和时代性。在落笔前,首先要明白作品是为谁而写。要反映现实,反映人们的心声和生活、理想和追求。而时代性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不仅是映射、植入,还有传承。“如果说,古人的很多经典作品,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原创作品,那么,今人创造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也应该成为传至后世的不朽作品。否则,文明的路标怎么能一个个鲜明树立,文明的山峰怎么能一座座接续筑就呢?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质的东西,时代的印记也是应当在作品中体现的。”
    “思想性、人民性、时代性,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关键和主题,最终还要靠有很强的文字功力去展现,这就是文学性。”
    李朝润反复强调着“美”的价值。“文学艺术是需要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构不成文学艺术,但是构建的前提一定是美的。它壮美也好,凄美也好,悲美也好,没有美就构不成艺术。所以讲真、善、美,美是第一要素。‘真’就是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善’就是向善的品德、从善的言行,‘美’就是美学的意蕴、美好的梦寻。这是普世的,也是永恒的。” 李朝润说道,“传至到百年、千年之后的作品,一定是大家都认为最美的作品。” 李朝润对于“美”的评判是,第一要有韵致,第二要有形象,第三要有爱意。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文学缺不了美,也少不了爱;文学体现了美,也充满了爱。文艺作品如果不能传递爱和温情,就一定显得很冰冷很苍白,既无力也无趣。”在李朝润看来,这种爱是情感的共通性。“要把个人的体验融入大众的心灵之中,才会真正引起共鸣。你所描写的人物命运和生活印记一定和家国情怀相关联,与人类情感相契合,才会产生广泛而持久的连锁效应。为什么很多作品无论在这里读还是在那里读,无论是在东方听还是在西方听,都一样感人?是因为打动了所有人的心扉,拨响了所有人的心弦。”
    李朝润说,对自己而言,这种爱,既包含着领导、同事、家人和朋友给予他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寄托着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对故乡、对生活的祝福和礼敬。
    对话
    作品的好坏取决于被时间容纳的长度
    现代快报:您平时有怎样的阅读习惯?
    李朝润:可能是工作的习惯或者是生活的习惯,我一直是很喜欢读书的。跟现在的年轻人通过电脑、通过手机阅读不一样,我觉得手上不拿本书就没有读书的感觉。我会在书上做一些眉批,写一些感想,通过笔尖或指尖在书页上滑动,实实在在地感到在读一本书。我觉得读纸质书,思考的空间会更大一点,联想的密度更高一点。这是个人的感受,不一定准确,但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读书的习惯。
    现代快报:您认为阅读和文学创作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李朝润:读书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把你读的书转化为创造力,这又是一个方面,知与识的转化是很重要的。你读书的多少,和你的见识,不完全是一个层面的东西,识比知要更高一级。我们现在首先要提倡多读书,在多读书的过程中要进行能量的转化、创造力的转化,这就是我们读书的目的所在。如果光是一味地读书,那就是我们讲的死读书了。书应当越读越薄,生活积累应当越来越厚,实际上就是总结、归纳、汲取、升华。
    现代快报:您写诗也写词,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李朝润:诗词原本同源,唐诗宋词原先就是歌词,但是现在我们常常把诗和词分得很开,诗就是诗,词就是词。可能很多人觉得诗的自由度更大,而歌词由于要为音乐留下发展的空间,故篇辐不宜长,文字不宜艰涩,意象不宜复杂,要具有节奏感和可唱性。毋庸置疑,一首好词有时也是一首好诗。现在很多现代诗歌不押韵了,要么完全散文化,似乎把散文分行了,要么完全口语化,毫无文学韵味可言。我认为这个不叫诗,至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诗。目前,中国诗歌发展的瓶颈在于诗歌如何走向百姓、贴近大众。任何一个文学作品,一旦失去了读者,你自然就会被边缘化,或者被冷落。你不要去埋怨别人,只能埋怨自己,这是我搞创作基本的体会。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三个:一是思想的提炼不够;二是文学的功底不够;三生活的体验不够。
    现代快报:您会给未来的创作设立什么样的目标?
    李朝润:这是一个高度旋转的时代 ,更新发展频繁,审美渠道多元,许多时尚的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过去讲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是各领风骚有几年就不错了。面对一些浮躁的心态,这时提倡实干非常必要,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情非常重要。我一直觉得,衡量一个作品的好坏,不仅要看读者的多少,还要看作品被时间容纳的长度。当然,好的作品本身就要具有宽度、厚度和高度。我的作品远远达不到这一点。活到老学到老,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不敢说任何的大话,只能说写好每一个作品,走好每一步创作的行程。
    李朝润,著名诗人、词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作协理事。已发表作品千余件。分别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群星奖”“星光奖”等多项奖励。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第三届残运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首届水上运动会、第三届体育大会、第九届亚洲艺术节及《胜利之歌》《信仰之光》《花开盛世》《家在江苏》《潮涌新时代》《幸福舞起来》《童心里的诗篇》《童声里的中国》《童真里的色彩》《童话里的世界》《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灯光秀》等省内外众多大型活动的总撰稿或艺术总监、总导演。
    (王凡 曹嘉欣/文 牛华新/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