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自媒体岂能成为“丧文化”的大卖场


    针对自媒体团队咪蒙的批评持续在网上发酵。“文字商人”“精神传销”“擦边球思维”“操纵大众情绪”等,之所以被舆论屡次提及,正因这些关键词戳中了咪蒙贩卖焦虑的生意经,掐中了该团队助推丧文化的“七寸”。
    咪蒙有毒,该平台的毒性集中于三个方面:歪曲的三观、暴力的语言、对大众情绪的煽动。纵览咪蒙团队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其立场是漂流的:今日跳打男性,明日贬低女性;其价值观是扭曲的:对金钱崇拜赤裸到极致,对人世真情却又冷漠到极致;其语言更是劲爆的:脏字、粗口、重口味、软色情轮番轰炸受众视线。
    在咪蒙矩阵的文章里,有着可循的生产套路——耸人听闻的标题党开路,随后文内泥沙俱下,喷涌而出。拉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所求无非“流量经济”。有网友翻出过去一年咪蒙团队发布的20多篇标题带“死”字的文章,发现他们把各种虚构非虚构的人物写“死”,其实都是为了搭载一篇广告。这两天备受争议的“状元”一文,即揭开了咪蒙矩阵的鸡贼模式:一则收获非虚构写作带来的情绪加成、累积订阅户;二则收割流量带来的广告利益;三则躲进虚构故事的避风港里逃脱文责。他们的文章似乎带着情感,可写的人却是冷冰冰的。他们既不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切入,恪守的也不是良知与底线,只图稳准狠,一铲子下去能捞上多少韭菜。
    对咪蒙现象的反思仍在继续,尤为重要的是,广大自媒体人也当自查自纠。“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看似蓬勃的自媒体发展场,实则良莠不齐。不少自媒体平台与咪蒙在本质上很类似,都是直奔流量经济,将一些事情添油加醋成一道点击量大餐,都是假的当真的写,真的往偏激里写。为此,他们专门钻营人性弱点,抓牢一点人之常情、焦虑瞬间就无限放大,直把受众思想往死胡同里牵引。严重者,不惜跨越写作的底线、道德的底线。此前,某榜单总结过自媒体赚取高点击的“有效词”,“死亡”“贫穷”“打胎”“失业”“阶层”等悉数上榜。本应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被这部分自媒体争先恐后地渲染成贩卖焦虑和“丧文化”的“大卖场”。
    任何一个社会发展时期,人们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但利用这些焦虑来编造故事、煽动情绪、制造恐慌,并无助于解决焦虑背后的实际问题,反会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所谓“丧文化”,就是一些90后对焦虑与恐慌的本能对抗,让年轻人在焦虑中放弃拼搏奋斗,转而随波逐流。而对于本就压力重重的中年群体来说,大肆渲染焦虑,则可能加剧不安和恐惧,仿佛只有无止境的追求财富才能代表奋斗的真谛。
    “文者,贯道之器也。”在这点上,自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并无区别。“道”,就是要坚持正确导向,就是要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咪蒙团队已遭人不齿。希望更多自媒体人能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受众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