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搁笔:唐宋文士纪事的文本模式(4)


    注释:
    ①董诰:《全唐文》卷三七八。《孟浩然诗集笺注》附录宋蜀刻本王士源《序》则谓:“咸以之筮笔,不复为缀”,参见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32页。
    ②例如清代宋荦评孟浩然诗风曰:“偶吟一片江南雨,清绝襄阳孟浩然。”宋荦:《西陂类稿》卷十三《述鹿轩诗》,载《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页。
    ③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779页。
    ④如蔡邕“闻(王)粲在门,倒屣迎之”、嵇康“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李白出示《蜀道难》、贺知章“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等。
    ⑤潘万木、黄永林:《<左传>之预言叙述模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⑥刘爱华:《“梦笔深藏五色毫”:中国古代梦笔传说及其类型分析》,《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
    ⑦孙正军:《中古良吏书写的两种模式》,《历史研究》2014年第3期。
    ⑧陈维:《“两唐书”文苑与儒林的历史书写及其关系》,《中州学刊》2015年第3期。
    ⑨陈寿:《三国志》卷二一,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599页。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五八引《典略》中“能”作“敢”,《白氏六帖事类集》亦作“敢”,或形近而讹。
    ⑩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谢维新《事类备要》、叶廷珪《海录碎事》、章如愚《山堂考索》、祝穆《事文类聚》等类书皆将此事专列一条,虽录文或繁或省,但皆未溢出《典略》讲述型之书写模式。贾岛《登楼》诗“赋因王阁笔”句,便是合用王粲登楼、王粲奏议令钟繇等人搁笔二事。《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载:“它学士笔阁不得下,贽沛然有余。”显然是模仿《典略》的书写模式。宋人用典在涉及中书舍人乃至司曹等职时,往往援用《典略》所记搁笔之事。如司马光《第三状》载:“臣自知文字恶陋,又不敏速。若除拜稍多,诏令填委,必阁笔拱手,不能供给。”(《温国文正公文集》卷二二)洪适《张孝祥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制》云:“广廷对策,诸老生莫敢抗衡;两禁代言,它学士至于阁笔。”(《盘洲集》卷二四)这说明在唐宋时期,王粲同僚搁笔一事已经成为类似情境书写的范本。
    (11)参见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卷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14页。
    (12)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上,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618页。
    (13)魏了翁《古今考》卷二九载:“《文选》有王延寿文晋《鲁灵光殿》……灵光殿乃鲁共王余之所作。王所赋怪涩不足观,蔡邕欲作此赋,见之而辍笔——恐传者妄也。”刘埙《隐居通议》卷六“三赋”条云:“延寿字文考,有俊才。游鲁,作《灵光殿赋》。时蔡邕亦造此赋未成,见延寿所作赋,奇之,遂阁笔。”
    (14)房玄龄:《晋书》卷九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377页。《太平寰宇记》载此事,作“陆机欲作,弃笔不能加也”。“弃笔”亦“搁笔”之义。
    (15)姚思廉:《梁书》卷三三,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484页。
    (16)“内在理路”(inner logic)借鉴了余英时先生的说法,参见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2005年版。
    (17)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18)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第166页。
    (19)刘向《说苑》卷二十载:“简子曰:吾非不知也,吾闻之,君子服善则益恭。”向宗鲁谓赵简子此语本于《意林》引《墨子》“君子服美则益敬”,此处“服善”为服用美好之义。参见向宗鲁《说苑校证》卷二十,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25页。
    (20)参见黄侃《黄先生语录》,载张晖编《量守庐学记续编》,三联书店2006年版;王元化《读熊十力札记》,岳麓书社2010年版。
    (21)佚名:《广客谈》,载《丛书集成初编》第2957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页。
    (22)祝穆《事文类聚》别集卷五“文章部”专辑“文人相推”一类中有“小巫见大巫”“辍翰”“阁笔”“便坏己书”“欲焚笔砚”等子目。
    (23)叶廷珪:《海录碎事》卷十九文学部下“书札门·栖毫辍翰”条,李之亮校点,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859页。
    (24)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页。
    (25)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三曰:“太白阁笔于崔灏,东坡操戈于徐凝,岂有恩怨哉?”郭之奇《宛在堂文集》卷十八《游滁山二十咏有序》曰:“鹤楼诗句,太白阁笔,今人娓娓,才真出太白上耶?”可见明清时期李白搁笔黄鹤楼一事亦已典故化。
    (26)谢肇淛:《文海披沙》卷一,沈世荣标点,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1935年版,第11页。
    (27)冯天瑜:《黄鹤楼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8页。
    (28)人物品藻风俗以东汉为最盛,常用的品评方法有比较、比喻、次第、归类、四字评等,其中比较型品评是颇为通用的品评模式。
    (29)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七八,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630页。
    (30)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五七,第4914页。
    (3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四,廖德明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30页。
    (32)蔡绦:《西清诗话》卷中,载《中国诗话珍本丛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第335页。
    (33)李献民:《云斋广录》卷三,于文藻点校。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9页。
    (34)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87页。
    (35)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161页。
    (36)叶适:《习学记言》卷四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4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794~795页。
    (37)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57页。
    (38)陈应行:《吟窗杂录》卷五十,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324~1325页。
    (39)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一,四部丛刊三编景明钞本。
    (40)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64页。
    (41)马令:《南唐书》卷十三,《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93页。
    (42)黄榦:《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三三,载《宋集珍本丛刊》第68册,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698页。
    (43)张鷟:《游仙窟校注》卷三,载《古体小说丛刊》,李时人、詹绪左校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2页。
    (44)范摅:《云溪友议》卷下“艳阳词”条,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3页。
    (45)徐积:《节孝先生文集》卷四,明嘉靖四十四年刻本。
    (46)欧阳修:《六一诗话》,郑文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8页。
    (47)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一,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93页。
    (48)皎然:《昼上人集》卷九,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49)张耒:《张耒集》卷六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00页;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晁无咎《鸡肋编》七十卷”条缩略曰:“在杭州,作文曰《七述》。叙杭之山川人物之盛丽。时苏子瞻倅杭州,亦欲有所赋,见其所作,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参见张猛《郡斋读书志校证》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013页;《宋史·晁补之传》亦采入。
    (50)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卷四二“题跋”,载《宋集珍本丛刊》第27册,第98页。
    (51)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四十,第515页。
    (52)蔡正孙:《诗林广记·前集》卷十,第167页。
    (53)华岳:《翠微南征录》卷五,四部丛刊三编景旧钞本。
    (54)陈焯:《宋元诗会》卷九九,国家图书馆藏法氏存素堂钞本,善本书号07863。
    (55)《全宋诗》卷五一○,第6016页。
    (56)笔者查阅资料所及,明清两代对两种“搁笔”模式的书写逾越百例,直到民国的著作中仍有沿承。
    (57)王岳川:《历史与文本的张力结构》,《人文杂志》1999年第4期。
    (58)陈有年:《陈恭介公文集》卷九,《续修四库全书》第1353册,第73页。
    (59)程世绳:《尺木楼诗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第8辑第27册,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78页。
    (60)李献民:《云斋广录》卷三,第17页。
    (61)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第164页。
    (62)杨慎:《丹铅总录》卷二一“薛涛诗条”,明嘉靖三十三年梁佐校刊本,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
    (63)陈焯:《宋元诗会》卷七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6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28页。
    (64)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五,《四部丛刊初编》影印上海涵芬楼藏元刊本。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