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充闾《成功的失败者——张学良传》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7:11:18 未知 古耜 参加讨论
爱国正是将军心——读王充闾《成功的失败者——张学良传》 因西安事变而被誉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的张学良将军,于本世纪初走完了生命的百年长旅。伴随着近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持续升温,如何认识和评价张学良,正在成为一个见仁见智、屡见歧议的话题。面对眼前的纷纭与喧哗,作为张学良的同乡,并对其生平行迹多有追踪、省察和体悟的作家、学者王充闾,以一部《成功的失败者——张学良传》(以下简称《张传》),较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严谨的逻辑推理、新颖的思维图式、别致的文本结构和精美的叙事描写,整合为质文兼备的一家之言,不仅凸显了丰沛的学识与才情,而且对当下的张学良和抗战研究,以及文学传记创作都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王充闾对如何写出“这一个”的张学良可谓用心良苦,一部《张传》也确实凭借多维多向的人脉钩沉与人际考察,凸显了传主的心灵之“真”与生命之“神”:一种构成其终生追求与精神基调的爱国情怀。你看:《道义之交》讲述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十日之缘”,以及接下来长达几十年的相互尊重与牵念。而周公之所以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有“不能忘记老朋友”的嘱托,正是基于张学良将军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做出的重要贡献和付出的巨大牺牲。《两股道上跑的车》聚焦张学良和前朝废帝溥仪之间的关系,其笔墨所至,一边是溥仪的“依他列强,复我皇位”;一边是张学良的东北“易帜”,国家统一,共御外辱。两相比照,张学良的爱国精神昭然于天下。还有,《史里觅道》专谈张学良研习明史,而他研习的目的,则在于探寻国家大势兴衰沉浮的内在规律。至于《鹤有还巢梦》更是锁定老将军的晚年心境,将一种在岁月长河里越洗越浓的乡愁,连同其历尽劫波而无悔的身世感怀与家国观念,表现得笔酣墨饱,让人不禁省悟:爱国正是将军的心灵史。毋庸讳言,从爱国主义路径走近张学良,并非肇始于王充闾;然而,调动丰富的材料,把张学良身上的爱国主义诠释得这般饱满和有力,却不能不说是《张传》的优长和贡献。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张传》在书写张学良的爱国情怀与跌宕人生时,没有让笔墨仅仅停留于政治和道德层面的阐释,而是以此为基础,针对传主在复杂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堪称驳杂的观念世界和充满矛盾的行为选择,大胆引入了哲学上的悖论视角与传主对话,剖解其人生玄机,破译其心灵密码。在作家看来,张学良的一生,可以用“成功的失败者”来概括——从长期遭受拘禁、政治生涯短暂、终生壮志难酬的角度看,他是个失败者,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事业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然而,这样的人生厄运是同其惊天壮举“西安事变”联系在一起的。用曾为其撰写口述历史的唐德刚的话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张学良什么也不是。蒋介石把他一关,关出了个中国的哈姆雷特……张学良成了爱国的代表。”显然,这样的分析立论使传主的个性和价值获得了别一种呈现。 与坚实厚重的学术品格与研究性质相呼应,《张传》在文学表达和艺术经营上,亦颇费匠心和颇见功力。全书除了前面所说的其结构因人生文,得《史记·列传》“合传”之妙外,其大多数章节都注重汲取多渠道的审美滋养,调动多种艺术手法,以强化自身行文的新颖、精粹与变化,力求一种缤纷摇曳的叙述效果。加之作者王充闾一向腹中诗书充盈,笔下文采斑斓,更使作品别有一种隽雅飘逸的神采。 当然,《张传》也有美中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家在通过人物关系透视张学良时,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视角,这就是与其一起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将军。而已有的研究告诉我们,增加杨虎城的视角,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作品的历史信息与细节,而且更便于我们看到一个平时不容易看到的风口浪尖上的张学良。二是不知有意或无意,全书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历史材料,如张学良与苏俄的关系,缺乏必要的回应和解读,而这些内容,对于我们今后深入认识和评价张学良,恰恰是绕不过去的存在。(古耜) 《成功的失败者——张学良传》:王充闾著;青岛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三体》现象与中国科幻
- 下一篇:《三体》:打开人文科幻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