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捕捉和描写不毛之地上萌发的生机——评刘国强《罗布泊新歌》


    刘国强不是报告文学创作的新作者,此前他已取得不俗的成绩。他创作的《日本遗孤》出手不凡,产生了较大反响。前年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还资助过他另外一个创作选题《野蚕部落》,是描写从中国东北出发向北通往俄罗斯的丝绸之路。读到刘国强的新作《罗布泊新歌》,我再次确认了自己的判断,刘国强写报告文学确有实力。
    《罗布泊新歌》立意高,题材挖掘深。毋庸讳言,有许多写公司、企业的报告文学,写着写着就变成了单纯的表扬稿,甚至变成“广告宣传文学”,面目可憎,惹人生厌。在读《罗布泊新歌》时,读者似乎看不到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罗钾”)的在场,也感觉不到它的在场,因此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部为企业或企业家树碑立传的作品。作者的处理手法很巧妙,这种巧妙首先就体现在作品的立意高。一开篇,作者不是直奔企业主体和产品开发,而是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钾盐开发不是一个公司的行为,而是国家的一项发展战略,涉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可以说涉及到国家的未来,同时它还与国家的另一大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关联。这样一种立意,就从整体上超越了简单描写一家公司的发展始末或企业简史。而在写到罗钾发展史时,作者注重表现艰苦创业、科技创新、报效祖国这样一种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或者可称为罗钾精神、罗布泊精神。这是作品的主题和灵魂。
    在表现高远立意和主题时,刘国强采用了鲜明的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他着重对比了罗布泊这片不毛之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沧桑的历史面貌和今天罗钾开发以来工业发展以后一派兴旺蓬勃的景象——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作者亲临现场,亲身感受环境的恶劣和不宜人类生存,以此反衬罗钾人创业之艰辛和经历的百般磨难。在罗钾企业上马之前,作家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首先是美国的专家提出,中国人要在罗布泊开采钾盐这是不可能的,中国没有能力开采,因为那里没有淡水;接着是北京的权威专家言之凿凿,罗钾这个项目是不可行的。在进入企业创建发展阶段,罗钾同样经历了一波三折,“走一步打一棒”,遭受了种种困难险阻的考验——战斗减员,工资低,留不住人,贷款难,钱筹不来……然而,经过罗钾人不屈不挠的实践摸索,项目逐步上马,最终把企业做起来,做大做强,一直做到如今的全国钾盐两分天下有一分,罗钾产品占据全国45%的产量和市场份额。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个成就。它完美地体现了罗钾人艰苦创业的精神。而这一建功边疆、沙漠创业的历程本身就是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一首歌。《罗布泊新歌》正是为这项不寻常的事业而谱写的一曲新歌,赞美的是在古老的不毛之地上萌发和涌动的蓬勃生机。
    《罗布泊新歌》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很好地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方法。报告文学首先是文学,应当讲究运用优美的文学语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这部作品一开篇就采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来描绘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将大沙漠比喻成拧劲儿秀着成排大肌肉块的辽阔胸膛,而那每一个肌肉块都是烈烈燃烧的大火把,仿佛要烤干整个世界,把罗布泊这口大锅里的水一次又一次地“烧干锅”,使之成为一片厚厚的“锅底灰”……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而且准确。丰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了一片荒芜辽阔的莽苍之地。还有作者描写沙尘掩映下的太阳就像电压不稳的灯,也相当形象生动。所有这些都是作家实地采访、实地体验的真切感受,因此令读者的带入感很强。作者深入到罗布泊,走到了罗布泊的深处,这可能是报告文学作家中的独一份,是别人很少会有或从未有过的体验。这是刘国强创作上的优势。他将这种优势发挥到了极致。通过他的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体验。在描写企业贷款艰难时,作者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来比喻银行的推诿拒贷。这些比喻都非常形象,赋予了作品以鲜明的文学色彩。在报告文学创作中,如此大力度高频率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堪称是这部作品相当突出的一个特点。
    作品在结构方面的特色亦可圈可点。作者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制,采用类似于谱写演奏一首乐曲的谋篇布局的方式。这种音乐式布局,虽然不是刘国强首创的,但他将乐曲形式区分为起、承、转、合四大乐章,依此谱写成恢弘浩大的乐曲,结构上还是相当成功的,也可以说是有创新意义的。
    如果说对这部作品还有可以再探讨再思考的问题的话,那么,我个人认为,对罗布泊钾盐的开发,这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罗布泊生态极端脆弱,工业开发必然会带来更大的生态影响或破坏——作品里也写到了罗钾对于生态和环境的关注与保护——而这种影响和破坏究竟有多大,值得严肃评估和对待。而钾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终有一日资源是会耗竭的,那么,罗钾能给当地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利益或影响,也是一部具有独立思想品格的报告文学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矿产开采是国家赋予企业的权力,但是企业在开采资源牟利逐利的同时,如何反哺自然环境反哺当地民众,如何体现一家大企业所应有的担当,都需要作家重点关注和描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