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书法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王镇远先生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人学者,他编写的《中国书法理论史》是一部填补该领域空白的学术专著。作者殚心竭虑,经过多年的努力,参阅了数百种古籍文献,以开阔的视野,独特的角度,科学的方法,将历代书法理论和当时的哲学思想、学术风气、文艺思潮与美学趋尚联系在一起,综合考察,深入研究,力求准确地揭示其时代的特征,完整地勾勒出其发展的线索。
    作者在这部《中国书法理论史》中,将中国近两千年的书法理论,分为四个时期来加以论述,条理分明,观点明确,有许多精湛独到的见解。作者发前人所未发,通过自己的研究心得,将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视为中国书法的自觉期,将隋唐五代视为中国书法的成熟期,将宋元时期视为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升华期,将明清两代视为书法艺术继承和求变期,并进而通过对各个不同时期的书法特点和前人相关书艺的探讨总结,令人信服地描绘出中国书法理论史演进的全过程。
    全书对历史上著名的书法论著和诸家书论均有详细的梳理及阐释,如汉时赵一的《非草书》、西晋时卫恒和索靖的书势论、南北朝时庾肩吾的《书品》、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晚唐张彦远的书画同体论、北宋徽宗时内臣奉敕所撰的《宣和书谱》、明代文徵明的书论,以及晚清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无一不是纵横考索,分析入微,从而提炼出书法理论的核心所在,极大地丰富了书法艺术研究者和书法艺术爱好者对于书法理论的体认。
    书法艺术是一门象形艺术,渗透着书家的个人气质和感情思想。书中在论述道家的崇尚自然、儒家的人世精神、禅意识与书家书道之间的关系时,用力尤勤。譬如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儒家道统自居的韩愈,他在著名的书论《送高闲上人序》中论及张旭的草书,以为“张旭的草书之所以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在于他既没有忘情人生,也没有忘情于自然。唯其不忘人生,故他具有喜怒哀乐、怨恨思慕的情感,一发于草书,故笔下饱蘸感情”,不同于佛徒的空寂淡泊,故于书难工,实际上充分体现了书家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而与之相反,大诗人苏轼则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论书法艺术,强调忘我,超然物外。以为“释徒空且静的心态正合乎艺术创作的需要,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就有妙趣至味”,这与崇尚自然、虚静寡欲的老庄思想极为接近。这里作者并不是要评判两者的孰是孰非,也没有主观上的臆断,而是客观地将书法理论史上的不同观点与见解,摆在读者的面前,由读者自己去进一步领会其中的奥妙。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材料来源几乎皆取自于第一手资料。由于年代久远,不少的文献资料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大都经过作者精心的辨证考订,去伪存真,并注明其出处,而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书法理论所做的叙述和阐释,便显得分外严谨。同时作者的写作思路相当的清晰,从三个层面展开,即着重介绍和分析那些对书法地位、特征的认识,对书法创作中主客观因素及创作过程的论述,以及书法批评范畴的形成与涵意。
    人们通过本书中对书法理论的全方位探讨研究的阅读和了解,从中可以吸取有益的养料,有助于逐渐加深对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的认识,有助于书法爱好者在书法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书法理论素养,进而提升书法创作的艺术水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