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都温州浮世绘——评《讨债记:王手自选集》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0:11:28 文艺报 顾建平 参加讨论
专写家乡的故事、家乡的人情物理的小说家,文学史上不在少数。评论家们喜欢用来举例的,有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和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但像王手这样,数十年间专心致志于写一个地域的同一种题材,还是非常罕见的。 新近出版的小说集《讨债记》收入了王手20年间的10个中短篇小说。从1997年发表在《十月》第2期的《少年,少年》,到发表在《收获》2017年第3期的《第三把手》,10篇小说的故事发生地都在温州——后期的小说改叫九州;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时间或长或短无一例外都做过生意。温州真是做生意的风水宝地,温州人身上天生就继承了做生意的基因;温州号称鞋都,小说人物做的生意大多和皮鞋有关,不是开皮鞋厂、皮鞋作坊,就是卖鞋料。读完整本小说集,读者也就熟知了鞋材、鞋料、鞋撑、鞋钉、鞋胶、鞋纸、鞋衬、鞋面这些名词,以及剪皮、划料、冲花、打眼、喷光、烘箱、夹包、批皮、做帮等工艺,对皮鞋制作流程熟谙于心。 集子里最早的一篇《少年,少年》,写少年兄弟的意气用事,青春冲动,以及对父亲的追慕怀恋。他们的爱恨情仇都有点幻想性质,因而不真切不可靠,也容易转变甚至放弃。温州少年和弟弟准备复仇,复仇的目标是母亲的初恋对象。父亲因癌症早逝以后,母亲的初恋对象帮助母亲开了个做皮鞋的家庭作坊,同时又对母亲有所企图,而母亲拒绝了他。少年在郑州销售皮鞋遭遇了大批退货,损失巨大,进而怀疑母亲的初恋对象做了手脚,于是他和弟弟预备了匕首和铁器准备复仇。但某一天,少年发现母亲和初恋对象站在他家门口聊天,母亲的神情很愉快,聊天气氛很和谐,那个男人也风度翩翩,没有他想象中的阴险和猥琐,于是一下子放弃了复仇的念头。 这篇小说一方面有着定位精准的地域,盛行制作灯具、服装、皮鞋、打火机、眼镜的90年代温州,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展示温州地域的传统文化——没有名姓的少年,说着标准的现代汉语,弟兄对话称母亲为“母亲”,而不是“姆妈”。既是温州的,又是非温州的,10篇小说都有这个貌似互相悖谬的特征。 同一地域同一题材,王手努力在相似中写出多样性。《讨债记》(《收获》2002年5期)里,“我”是市政府公务员,一名处级干部,原先在工厂工作的妻子许爱下海做皮鞋鞋料生意。做生意让妻子忙碌起来,精神状态也改变了许多,随之夫妻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我”为了树立信心,稳定在家庭中的地位,主动参与到妻子的生意中,出谋划策,甚至主动给妻子讨欠债。“我”一方面内心胆怯,去“黑社会军师”家讨债不惜带上一瓶茅台,另一方面“我”又发挥公务员特长,一本正经夸夸其谈故弄玄虚,甚至冒充江湖人士,但两次讨债的结局都大失所望。为了挽回面子,“我”甚至把单位财务发的创收款当做讨回的欠债交给妻子。《讨债记》意在写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温州,公务员面对经济大潮的失落感。小说的语言也模仿公务员腔调,头头是道,但大都是空谈。 《乡下姑娘李美凤》(《山花》2005年8期)写到了城乡差异,人性中的自私。主人公乡下姑娘李美凤到温州城里找工作,她的一双灵巧漂亮的手被皮鞋作坊老板廖木锯看上了,老廖带她回厂里做工人。作为钱包渐鼓的小老板,廖木锯内心还存在淫思杂念,他用了点心思手腕让淳朴的李美凤跟他上了床。李美凤付出了劳动又付出了身体,却没有得到善待,廖木锯把她当做工具,催债的时候用上她,敲诈的时候用上她,挽救沉迷电脑的儿子的时候用上她。但最后,廖木锯夫妇又把她送进了派出所。 如果小老板做成了大老板,男人出轨找小三好像是题中应有之义。温州商人找的小三,往往是企业员工,工作上的得力助手,这样的关系比单纯金钱肉体交换关系的第三者复杂得多。《第三把手》里的周节如,年轻、能干、头脑活络,在厂里独挡一面,深得老板李金锁欢心,老板娘李回珍虽然醋意大发,但也投鼠忌器,这样周节如由小三逐渐成了厂里的第三把手。由于她的聪明得体识时务,深得工业区领导器重,最后她在厂里的重要性甚至胜过了老板李金锁。社会关系的复杂源于人性的复杂,即使局域内的人物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不能简单地从道德上加以定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