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是2050年世界杯冠军?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如期而至。从明天起,全世界的球迷将迎来一个月的足球狂欢。在这场狂欢中,我们可以看到绿茵场上的各种风云变幻,这里有坚毅与执着,有汗水与泪水,有激情与沮丧,充满意外与惊奇,或许这就是世界杯的魅力所在。 世界杯的火热还引来各路资本的争相追捧,它们借着这阵“东风”,打起自己的商业算盘。比如,一家国际知名投行就大胆预测中国队在2050年时极有可能夺得世界杯总冠军,因为他们认为经济和人口是足球发展的真正动力。世界杯里都有哪些“生意经”?今天我们就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看。 世界杯不仅是球迷狂欢,投行也忙着用模型来推算它能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于经常无缘世界杯的中国队,美国知名投资银行高盛表示这是因为职业球员太少,像北京、上海的人口能顶上一个荷兰,但全国球员数量却只有人家的一半。但高盛非常乐观地推测,到2050年时,中国极有可能夺冠。他们认为,经济和人口是足球发展的真正动力,特别是16-35岁男性的数量能起到关键作用,像曾是世界杯冠军的英、德、法、意也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四个国家。这方面中国显然后劲十足。 曾担任中国某知名体育类周报副社长的颜强将中国足球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并未汲取到足球真正的营养”。他以英国足球为例,英国足球真正的营养在于人和运动的结合,以及在这当中产生的复杂社会关系和人的归属感,而绝对不止在竞技上,更不在商业发展上。 前巴西主帅邓加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说:“我觉得,中国未来有机会出线。中国有很多资源,只是这些资源没有用在最合适的地方。我觉得应该请专业的高水平教练,把资源用在合适的地方,这样可以为中国足球带来一些革命性的变化。” 经济也是一样,2002年32个世界杯入围国家的GDP占全球的84%。近十届冠军国家GDP也大都进了决赛圈国家前十名。那GDP最牛的美国为啥没入选?没办法,谁让人家更爱橄榄球呢! 而世界杯与股市的关系更加神奇。汇丰银行称,近50年来夺冠国家的股市表现至少超过当年全球平均指数的9%。全球知名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则表示球场上的红牌数量与股市走势的关联度高达98%。例如1998年法国世界杯共开出22张红牌,摩根全球股指就上升超900点。 4年前,一份中国球迷赴巴西看世界杯花费的帖子在中国的微博上流传,包含两个版本:经济版为最便宜的小组赛,每张门票90美元+来回机票1.85万元人民币+住宿费1万元人民币+当地消费3.5万元人民币=6万元人民币左右;豪华版为两场半决赛加决赛闭幕式和颁奖仪式,12天行程费用39.8万元人民币。最低6万、最高近40万,这是一个中国球迷给世界杯贡献的资金。 抛开半真半假的推算,世界杯还真能影响一国国运。1954年德国队夺冠,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因,历史上称为“伯尔尼奇迹”。1994年巴西夺冠,举国信心高涨,经济也顺利转型,走出衰退泥淖。 1954年世界杯的“伯尔尼奇迹” 不管谁将在未来经济中腾飞,着眼当下,并且从账目上来看,世界杯的运营机构——国际足联确实赚钱了,而且赚了大钱。 据了解,国际足联运营世界杯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电视转播费用和国际大牌合作伙伴的广告营销费用。世界杯是最受欢迎的国际赛事之一,在全球从来不缺观众,因此转播权一直是稳步增长的业务。单是2014年世界杯的转播费用就已经让国际足联有逾25亿美元入账。 世界杯期间也是国际品牌集中火力投放广告的时段。2014年世界杯就吸引了阿迪达斯、阿联酋航空、索尼、现代、可口可乐、Visa、麦当劳、百威啤酒等诸多国际大牌成为赞助商。 另外,门票和相关纪念品的销售也为国际足联创造了财源。2014年世界杯门票的最低票价为90美元,最高的决赛门票高达990美元。就门票平均价格而言,2014年世界杯比2010年南非世界杯门票价格高出10%,而南非世界杯门票总收入为2.72亿美元。 一届世界杯,4-8年的运营周期,一个月的比赛,扣除20亿美元的投入,国际足联仍能净赚超过20亿美元,说国际足联在做着一门“日进斗金”的生意一点也不为过。 (以上内容摘编自《魔鬼经济学》一书,原文标题为《中国是36年后的世界杯冠军?》,图片来自网络) 延伸阅读 这届世界杯,是世界杯首次走进俄罗斯。无论你身处现场还是收看电视转播,在未来的一个月中,我们可能会比以往更密集地接触到俄罗斯的风土人情。从前,人们对俄罗斯的了解往往先是从俄国文学开始的,从高尔基、普希金、契诃夫、果戈里到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这些曾名垂世界文坛的作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让我们即使跨越时空,也能够从文字中读出俄罗斯或光荣或悲壮的历史。今天,我们为书友精选了几本图书,相信除了撸串和啤酒,它们和世界杯也很搭哦。 《俄国史(修订本)》 张建华 著 人民出版社 2014年1月 推荐理由 《俄国史》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别史”系列中的一本。这本书用简明的语言叙述俄国从史前至当下的历史,是一部既有故事性又有学术性的通史教材。俄罗斯,这个红色风暴的源头,现代化的迟到者,经历了太多的分分合合。它曾是群星灿烂的国度,是东西方文明的汇合带。它的发展、强大和衰落,都是一个未解之谜。此书试图拨开这些云雾。 《俄国文学史(上、下卷)》 德•斯•米尔斯基 著 刘文飞 译 人民出版社 2013年1月 推荐理由 《俄国文学史》被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称为“用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语言写就的俄国文学史中最优秀的一部”。 这部书具有“通史”性质,它实际上由两部文学史组成:《自远古至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时的俄国文学史》和《当代俄国文学(1881-1925)》。书中文字简洁优美,观点新颖独到,长期以来被欧美各国名校的斯拉夫系选为专业课本,在西方斯拉夫界享有盛誉,好几代学者都深受其影响。 《俄国哲学史(上、下卷)》 瓦•瓦•津科夫斯基 著 张冰 译 人民出版社 2013年1月 推荐理由 作者凭借其杰出的文学才华和哲学家的博学和睿智,对从前彼得大帝时代至20世纪的俄国哲学史进程,从宏观到微观,从个案到源流,进行了叙述,使人一卷在手,可以尽览俄国哲学史的精华,从对过去的认知中鉴古知今,把握明天。这是一部高水平的哲学论著,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教科书,此书俄文本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俄国问世后,便立即横扫此前业已出版的所有俄国有关哲学史的教材而雄居该类书的首位,在学界享有盛誉,在我国的学者中也广受好评。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任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