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读《嘉庆十年》


    俄国失败的只是一次使团派遣行为,清朝失败的则是整个对俄外交战略——
    一次外交事例中的文化碰撞——读《嘉庆十年》 
    中国与俄罗斯互为最大的邻国,有着几百年的交往史,内容丰富,可以挖掘的课题难以计数,但受制于语言,史料,学术关注度,早期中俄关系,目前已经成为明日黄花,多年没有出版高质量学术专著。笔者有幸读到陈开科教授的新作《嘉庆十年——失败的俄国使团与失败的中国外交》详细拜读,发现是双边关系史中难得的杰出著作。
    以往,虽有零星论著涉及到嘉、道时期的中俄交涉,但都不过蜻蜓点水,且偏向经贸关系,很少触及外交交涉问题。经过仔细研究,作者发现嘉、道时期中俄在政治外交层面不仅存在频繁交涉,且内容十分丰富。当然,因为是个案研究,本书所涉问题仅仅是嘉、道时期中俄交涉问题的冰山一角。找到了切入点,作者没有如同一般史学著作,简单论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是将双方的关系放入18—19世纪之交,世界发展大势中去观照,本书对事件历史背景采取“研究”的态度,不仅将外交事件置于中、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比较考察,甚至将基于中、俄两国历史发展的外交事件放在全球史发展的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进行研究,全方位地揭示外交事件与社会发展互动的内在规律。
    处于18—19世纪之交的俄国虽然没有赶上此前发端于其它国家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总体实力落后于其它欧洲国家,但从18世纪开始无论思想界还是政治实践界都在努力的“预流”,这使得俄国社会拥有了一种滞后但缓慢发展的可能性。此时孤立发展的中国虽然综合实力未必弱于俄国,但其社会发展态势却比不上俄国;虽然此时的中国已经出现所谓近代初曙,但绝对没有触及那些本来已经错时的世界潮流。俄、中两国在整体发展趋势上慢慢“分道扬镳”,而从两个国家最高统治者观察,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嘉庆帝“他的知识结构,是直线型的,根本没有触及当时其他文化知识,也没有自然科学知识,纯粹是一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教育;反观俄国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接受宗教,哲学,数学,物理等不同学科知识。嘉庆帝,在登上皇位过程中一帆风顺,但因为做皇子时间长久,加上侍皇帝3年时间,使得其人性格谨慎,打磨掉了身上的所有锐气,无论什么心思都需要伪装。而亚历山大一世,继位之路时间短,但充满了阴谋,血腥,两人不同的性格、继位之路对其执政方式,都有着比较深刻的影响。正是不同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国的对外政策。
    嘉庆十年,俄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展双方贸易,恢复俄中外交关系,决定向中国派遣戈洛夫金使团,但由于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两国因为礼仪之争引发激烈矛盾,结果是俄国使团被逐出中国。这一发生在中俄关系史中失败的案例,过去少为人知,似乎在历史发展中影响不大,但通观全书,可以清楚看到,这次外交接触影响深远,从表面看,仅仅是简单礼仪冲突,但实际上反映了中、俄两国的文化差异。在使团赴华之前,身处欧洲条约制度下的俄国政府对地处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体制(朝贡体系)知之不多。固守华夷之辨,坚持文化霸权思想的清政府,把前来贸易,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的俄国使团,当作朝贡而来的蛮夷之国,要求其演习跪拜礼。这让自恃身份高贵的戈洛夫金,从内心根本拒绝这样带有侮辱性的要求。
    外交事件都是深层文化与现实政治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现象看,使团被驱逐出境,狼狈不堪,颜面尽失,但通过派遣该使团,俄国形成了系统的对华外交政策,使团到达库伦前就曾在沿途对中国进行了调查,回国路上,也对西伯利亚进行了科学考察。受制于当时国力和欧洲的政局,亚历山大一世没有对中国采取行动,但毕竟已经有了不良企图,清政府方面为了区区脸面,竟草草将俄国使团驱逐,失去了一次了解俄国对华政策并形成自己的系统对俄外交政策的机会,特别是随着国力变化,中俄之间关系逆转,半个世纪之后,俄国人卷土重来,清政府付出失去大片领土的惨重代价。
    本书结论是俄国失败了一次使团派遣行为,而中国则失败了整个对俄外交战略。笔者同意这一判断,同时对作者能够以小题目揭示历史大内涵,从一个失败事件的历史节点观察中俄两国历史发展大势,两国关系发展大势,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做出历史结论,表示钦佩。(张彧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嘉庆十年》,陈开科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