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孙祎萌 蚯蚓的腰杆可以挺得更直一点了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 / 2015-01 / 商务印书馆
    自小害怕一切无足和多足类的“动物”——每看到陈米中爬出的米粒大小的白胖肉虫,都要惊怪得喊爹唤娘者,竟有一天要编一本书写蚯蚓的“传记”,对牢各种陆正蚓、赤子爱胜蚓……之类的名词,详解这“细思恐极”的物种。这是一名编辑惊悚的“小确幸”。
    编辑室盯上艾米·斯图尔特的作品,看中的是她化晦涩枯燥为生动风趣的文字风格。这位自己经营着一个毒物花园的畅销科普作家,从自家花园详解动物植物的自然史,下笔处有植物大战僵尸的画面感,打底的却还是一等一的严谨与实用宗旨。她写鲜花,写出一整个鲜花产业链的秘辛(参见《鲜花帝国》,商务印书馆2014年出版);写蚯蚓,地下王国的自然史都勾连在泥土中蠕动前行的小小环节类物种身上,蚯蚓之于地质学、仿生学及现代农学的意义更是由她一一揭破,最后一章还不忘了介绍一下蚓粪堆肥的实用方法,务求“知”与“趣”并茂,“科”与“普”共冶。所谓博物学精神,正在于观秋毫一羽收获自然雅趣,最终是从了解一虫一草到亲近有灵万物。这本蚯蚓的小传,诚可谓暗送博物学秋波之作。
    话虽如此,审读译稿时检索专有名词,百度自动跳转出一排的相关图片,真要对这“秋波”报以凝视还是颇为难了小编。虽然达尔文晚年常深情凝视他们如最亲密伙伴,叶公好龙如我看到它们深深浅浅的红色肉身,却仍旧难以克制的必须手忙脚乱的关掉检索页面。审完整部书稿,兀自心有余悸,仍不可想象能如作者一样,坦然自若将蚯蚓“柔若无骨”(用这个成语形容蚯蚓真像一个冷笑话啊)的小小躯体捧在手心,充满好奇的端详,发自内心的赞叹。但编辑过程中所得的新知与乐趣,却真实不虚。
    该书书名的翻译有些小掌故,原书名“Theearthmoved”,一语双关,move直接含义可作“移动”解,既写出板块漂移与蚯蚓物种演化的关联,又有形容词的双关义,表达“令人震惊的”,直承副标题的amazingachievement(惊人成就)。但双关语最使译者为难,跨语际还能齐全对应的翻译几乎可遇不可求,一般也就只好做取舍,或者转译。几番讨论,又兼编辑室名编老余善纳群众智慧,最终用“地下工作者”做主题,算是用另一种双关语遥相呼应了原题的意趣。妥当与否,见仁见智,纯作中文书名看,似乎读者们接受度良好,不枉译者与编辑们一番搜肠刮肚。
    成书前写封面文案的时候,编辑忽然童心爆发,肆无忌惮地谐谑着写到“全世界的蚯蚓的腰杆都可以挺得更直一点了”,然后坏坏地把这句话排成一道弯曲的弧线,简直不讲道理——有什么关系呢?这些沉默的生灵,“不怎么生病,也没有多少敌人”,“活在永恒的青春里,也没有死亡的预兆,死后则消逝得无影无踪”。它们无视人类的一切喧嚣、浮躁、短视。他们只是在永恒的青春里,承载着达尔文和荀子共同的赞美,奋然前行,成为地下王国变迁史最坚定的见证者。
    编辑出版这本“蚯蚓的故事”,是一个叶公好龙者对一群地下工作者的小小致敬,希望能藉此启发读者不仅对脚下土地爱得深沉,而且理解得深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