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虚弱的暑期档更糟糕的是—— 大IP不健康,文艺片借势崛起无从谈起 电影 《喊·山》 改编自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该片最触动人的,是引入了对拐卖妇女儿童这一黑暗面的反思。但可惜,大盘的萎靡根本容纳不了这类伤感中带有粗砺现实的文艺片。因而,对中国电影市场而言,商业片先健康发展了,文艺片才有更多生长的土壤。图为《喊·山》 海报。 站在8月末尾回望,2016年的暑期档是虚弱的。即便“暑期档寒流”的提法已被重复了好多次,但当这个非比一般的档期即将远走时,冷漠的数字依旧值得被拿来敲敲警钟。根据猫眼电影提供的实时数据,截至8月29日,今年7、8两月票房83.77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4亿元,而上映电影数量则同比增加了6部。 除了数字依据,上周发生在影市的故事也成为了事实凭证。8月22日至28日间,院线里总共有16部影片集中上映,一不当心刷新了2016年周上映电影的纪录。与此同时,周迅和吴镇宇主演的 《保持沉默》,桂纶镁主演的奇幻喜剧 《美好的意外》,赵又廷、倪妮等主演的魔幻片 《勇士之门》,聚集多位明星也是最具话题度的 《大话西游3》,谢霆锋、刘青云主演的 《惊天破》 等多部影片从原定的8月份撤离,档期待定。虽然片方大多以技术原因回应档期变动,但多数舆论偏向,这与暑期档大盘整体低迷有关。 就在为这个弱势暑期档盖棺定论之际,更糟糕的消息还没结束。8月26日上映的 《幸运是我》 才在院线里存活3天就没了声息,67万元票房实难匹敌该片在豆瓣拿到的7.9这个今夏华语故事片最高分。大IP的夹缝里难容文艺片的借势崛起,这大抵是暑期档悲伤与虚弱的源头。 大IP高枕无忧?快醒醒,连好莱坞大片厂都栽跟头了 曾几何时,谈论国产电影时,大IP (知识产权) 成了必备词汇,以至于被神化,还曾在2015年岁末至2016年年初时引发一场“大IP无需好编剧”的论辩。时间才过8个月,大IP早已不是高枕无忧的代名词。中国电影市场用一整个夏天证明,不仅国产大IP不是票房良药,好莱坞大片的大IP也不能畅通无阻。无论正在上映的 《谍影重重5》 还是 《冰川时代5》 都逃不出“虎头蛇尾”“狗尾续貂”的评价。而且,即便跳出国内市场,好莱坞的近况也证明,IP迷信要不得。 事情起始于 《宾虚》,该片由米高梅和派拉蒙两大巨头联合出品的,题材是曾被反复翻拍的史诗巨制。但就在刚过去的周末,被两大片厂投入亿元美金制作的 《宾虚》 只获得1100万美元票房,眼看血本无归。而且,综合 《神战:权力之眼》 《爱丽丝梦游仙境2》《忍者神龟2》 《泰山归来》 《独立日2》 等多部影片的颓势,北美的影评人、票房专家纷纷撰文,分析这哀鸿遍野的夏天。 这些影片都为2016年好莱坞六大片厂主打的大片,成本皆在上亿美元。但按照“基本票房须达到制片成本的3倍以上才算回本”的普遍规律,它们无一例外可用票房惨败来形容。北美影评人的分析直指好莱坞从业人的不思进取,“创造力枯竭”“续集前传扎堆”“各路超级英雄打来打去”,被列为系列大片的“三宗罪”。本来,六大片厂是因投资系列片比原创项目风险更低,而偏爱前者。现在看来,观众已不买账。很多人惊呼,好莱坞系列大片命数将尽。 这情形瞧着是多么面目相似! 好莱坞的系列片其实就是中国市场一度信奉的大IP。IP不累,观众已疲惫,如果说 《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 《泡沫之夏》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的惨败仍无法换回理性,那么好莱坞六大片厂都栽跟头了,国产片是否也该醒醒了。 华语片的信心与尊严?不能总藏在小众电影里 在国内市场,商业片与文艺片似乎总被置于二元对立的两边。但今年夏天与去年此时的对比,却能证明———电影市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商业片境况惨淡,文艺片的借势崛起也就无从谈起。 2015年8月底9月初,就在轰轰烈烈的档期制造吸金纪录时,踩在暑期档尾巴上映的2部带有文艺属性的影片也顺势打开了市场格局。《刺客聂隐娘》 《三城记》 分别拿下6140万元和1224万元票房,虽与当时动辄破亿的商业票房无法比拟,但对比几位导演的前作,都是个乐观的结局。但一年过后,当时下的暑期档尾巴上也站着2部文艺片 《喊·山》 《幸运是我》,它们的光景却难言美好。8月26日同天上映,《喊·山》 至今票房59万元,《幸运是我》67万元。 纵观今年暑期档,各路苛刻的影评人给予集体肯定的影片并不多。总共也就3次,一次是 《路边野餐》,一次是陆川执导的纪录片 《我们诞生在中国》,第三次便是 《喊·山》 与《幸运是我》。在桃桃林林、骆晋、王昕等影评人看来,这两部华语新片都胜在题材与现实的关切。《喊·山》是久违的农村题材,关注拐卖妇女现象;《幸运是我》 是典型的市井题材,着眼之处则在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年人身上。“在大IP幻象下,人浮于事的制作环境中,能有这两部风格清新又温暖人心的影片,实为华语片的一种尊严。”桃桃林林这般评价,“尽管它们技巧欠佳,还存在过于戏剧性和夸张的地方,但无疑都是评分及格的国产电影。” 可问题是,华语片的信心与尊严,不能总藏在小众电影里。即便王小帅屡次抱怨“文艺片排片不足”,但他也承认“商业市场依然是文艺片最好的土壤,哪怕只占院线收入的1%,对于小众文艺片而言也是可观的数字”。归根结底,只有支撑市场大盘的商业电影足够健康,缝隙里的小众文艺片才能有良性发展的土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