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在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完成了全球巡演的首站,将奔赴香港、吉隆坡、台北等地演出。回首创作的点点滴滴,无数滋味涌上心头。 作为工作和生活在伟人故里中山市的一员,我一直关注着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文艺作品,也一直期望能为先生的思想的当代传播添上自己的一笔。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决定提起笔来,仿照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走向复兴》的形式,策划创作一部表现孙中山的音乐舞台作品,以全新的形式塑造孙中山的音乐形象。 构思中我发现,既有表现孙中山的文艺作品,或从“点”的角度,体现孙中山某个时期、某段经历、某种思想、某种精神;或从“线”的角度,体现孙中山的人生历程。而从“面”的角度,即以“横向”来表现孙中山的文艺作品是一个空白。《孙中山》就要完成一次全新的尝试。 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博爱,天下为公,世界潮流……由于近几年对孙中山思想有了一定的感情投入和学术投入,甫一提笔,这些词组和字眼就跳到了我的眼前。我决定先从“世界潮流”写起。 进展比想象的顺利许多。仅仅两天,“世界潮流”一气呵成,我把它发给了知名编剧王朝柱。他打来电话说:“写得太好了,几乎是天造地设,我们刚刚完成后期制作的电视剧决定换用你的歌词,重新制作主题歌。”这就是后来由奥斯卡音乐奖获得者苏聪作曲、廖昌永主唱的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的主题歌“世界潮流”。 我曾无数次来到中山先生的家乡翠亨村。走在绿树掩映的小路上,感应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风雷激荡,“小小翠亨村,走出一个人;走出一个人,点亮一片天”,从内心深处奔涌而出。一次瞻仰,一个灵感,成就了这一首《翠亨村》。 在音乐创作阶段,我与各位作曲家经过反复斟酌、激烈讨论,确定采用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的形式,追求中国传统也突出岭南特色,同时兼及西洋风格。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美声、民族、流行,独唱、对唱、四重唱,成年合唱、童声合唱,几乎所有的歌唱形式都被囊括其中。 比如,《翠亨村》一节,艺术家们采用了珠三角特色咸水歌的形式,还专门配备了高胡演奏。高胡音乐一起,少年孙中山的形象便跃然而出,亲切可见、触手可及。而大型LED视频则以直观的画面,感性十足地烘托出了孙中山伟大而平凡的形象。 《孙中山》是在一场场演出、一次次与观众的交流中不断完善的。2011年11月8日,《孙中山》在广州星海音乐厅首演。广州交响乐团在青年指挥家林大叶统领下,与九位歌唱、朗诵艺术家一起,第一次在舞台用音乐成功展示了孙中山的全新形象。 同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45周年,也是首届孙中山文化节闭幕的日子。《孙中山》在中山市演出,不断响起的热烈掌声,迎接了作为音乐形象出现的孙中山“衣锦还乡”。 同年11月23日,《孙中山》在北京中山音乐堂首次登场。北京交响乐团加上歌唱家莫华伦、幺红的加入,《孙中山》以其让人倍感温馨的音乐形象,为深冬的北京吹来早春的暖意。 2012年4月22至23日,《孙中山》先后两次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全场播出。这是广东本土原创交响音诗作品的第一次。…… 就这样,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孙中山》第一次以音乐形象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出了一个崭新的孙中山。在这部作品中,诗、歌、乐、画,既各成体系而释放出各自的魅力,又天衣无缝地四位合成一体形成一个崭新而完整的生命体。更为可贵的是,通过不同的时空,每一个观众、听众,以自己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完成对孙中山的了解和理解,融合升华为属于自己心灵的孙中山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是完全意义的广东本土原创。总策划、总编导,作词、作曲、歌唱家、朗诵兼主持,以及广州交响乐团、中山市合唱团,都是广东本土的艺术家和艺术团队。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今年,全国各地以及全球华侨华人都要隆重纪念中山先生,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作为一个标志性作品自然要参与其中、发挥作用。国务院台办更将《孙中山》列入本年度对台交流重点项目,安排于12月中旬在台湾首次公演。 相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孙中山》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打磨。对于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挖掘、继承、弘扬和利用好孙中山文化,我们深感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作者为《孙中山》总编导、总撰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