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薰炉及银炉台。 ▲唐鎏金双狮纹菱花圈足银盒。 ▲《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正在深博展出。 集法门寺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三馆之精华的《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目前正在深圳博物馆新馆展出。该展是国内首次以密教为主题的佛教艺术展,由深圳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主办,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协办,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密教法器与造像等文物,包括法门寺地宫放置佛指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供养鎏金银香炉与香宝子、鎏金银茶具、秘色瓷、玻璃器以及西安安国寺白石菩萨、明王造像等共计40余件,从佛教艺术与法器供养等方面展示唐代密教的诸多历史面貌。 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特展展示唐代独特的密教曼荼罗艺术、精美的各类器物以及其对东亚世界的深远影响,让读者感受佛教艺术多样而丰富的魅力,了解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与艺术成果。 “曼荼罗”密教艺术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王朝,中外文明交流频繁,丝绸之路商贸往来兴盛,民族融合加速发展,中国佛教进入全面繁荣时期,逐渐形成了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成实宗、密宗、禅宗、净土宗等八大宗派。据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姜捷介绍,密教是以念诵陀罗尼咒语为特征的佛教法门的通称,密宗是密教体系中思想系统且有师资传承的教派。唐以后逐渐失传,其部分思想与修行方式则融入其他佛教宗派。 “所谓曼荼罗意译云‘圣众集会处’,即念诵坛场,是带有艺术性、宗教性、哲学性、直感性的诸佛境界的具体象征,密教艺术正是通过曼荼罗形式实现。法门寺地宫供养坛场以及出土密教器物,西安安国寺旧址出土造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唐代曼荼罗艺术之一。”姜捷说。 法门寺地宫文物来深 叶杨介绍说,此次展览将分为“法门寺地宫文物”和“安国寺密教造像”两大主题。 扶风法门寺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闻名世界,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北朝隋时期,法门寺地宫供养佛指舍利即已闻名并得到王朝的供养。唐时传言“三十年一开,则岁丰人和”。因此,唐代近三百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与僖宗等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室贵族、士族官员乃至僧俗各界为之顶礼膜拜,可谓佛教史上绝无仅有之盛事。唐僖宗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初四,按照密教曼荼罗结坛仪轨,根据皇室贵族与僧俗各界的祈愿,最后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供养器物一并封入法门寺塔下地宫。 1987年4月,封闭了1100余年的法门寺地宫重新开启。释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以及武则天、懿宗、僖宗等供养的铜浮屠、八重宝函、五重宝函、金银器、秘色瓷、琉璃器、茶具、石刻与丝绸等千余件瑰宝重现人间,引起世界轰动,佛教界、文化各界广泛关注。这是至今发现唐代等级最高、历史背景清楚、纪年明确,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物,在政治史、经济史、宗教史、文化史、思想史、艺术史、科技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1987年扶风法门寺地宫后室出土的唐代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鎏金如意轮观音盝顶纯金宝函、嵌宝石水晶椁子、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熏炉及银炉台、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等将悉数现身展厅。”叶杨说。 安国寺密教造像展皇家工艺 安国寺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院,位于唐长安城长乐坊, 北面即大明宫,东面原为禁苑,开元后改为王宅。唐景云元年(710),睿宗将旧藩宅邸舍立为安国寺。开元初年唐玄宗以寝殿之材建安国寺弥勒殿, 宪宗时又有所修葺, 寺殿雄阔,名僧云集,吴道子等名家壁画众多,其中红楼院、楞伽院等名噪一时。武宗灭佛时被毁, 唐懿宗咸通七年(866)重建。安国寺也是中晚唐重要的密教道场之一。1959年,西安城东北角安国寺旧址窖穴中发现十一尊华丽贴金画彩的密宗石刻造佛像,造型独特,雕饰华丽,工艺精湛,包括宝生佛、文殊菩萨、菩萨头像、降三世明王、马头明王、不动明王、金刚手以及残明王像等,明王忿怒狂怪、多头多臂等形象迥异于慈眉善目的传统佛教造像,或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毁佛时被埋藏。该批造像或属中唐密教兴盛时期即代宗、德宗时期作品,当是安国寺佛教堂院内立体曼荼罗诸尊像。 与安国寺大约同时的郑州荥阳大海寺出土十一面观音造像是受密教影响的变化观音造像之一。据学者考证,大海寺与李唐皇室渊源颇深,李世民曾于该寺治疗眼疾。此寺所出一批中晚唐佛教造像雕刻精美,技法娴熟,或当亦为皇家工匠所作。( 聂灿/文 韩墨/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