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评"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感受自然的神圣和美丽


    “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包括《醒来的森林》、《低吟的荒野》、《遥远的房屋》、《心灵的慰藉》,该丛书以优美的文学语言揭示了大自然的美丽、神秘和气象万千,展现了人回归自然后所获得的心灵自由与内在宁静,反思了人与自然、人类精神与自然这些古老但被现代人渐渐忘却的问题。这几本书都是美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自然文学家的成名之作,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珍品。阅读的过程是一次心旷神怡的审美之旅,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求知之旅。
    《醒来的森林》,约翰·巴勒斯著
    《低吟的荒野》,西格德·F·奥尔森著
    《遥远的房屋在科德角海滩一年的生活经历》,亨利·贝斯顿著
    《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特丽·威廉斯著
    在经济快速发展、技术飞速进步的全球化时代,环境保护、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等问题早已成了与我们每个人生死攸关的事情,而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的作品对这些问题早有深思熟虑的解答。在他们看来,现代人大都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中,“手边没有燃烧的火,脚下没有可爱的土,没有刚从地下汲起的水,没有新鲜的空气”,已经远离自然。现代人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忘记了自然的神圣和美丽,而他们离自然越远,离人性也就越远,因为清风明月、天光丽影,山川河流、良辰美景,无不是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无不是人类身心的一部分,或者说,“自然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假若没有意识到和体验到自然神圣的奥秘,人便不再是人”。
    在春天,所有的鸟都是歌手
    《醒来的森林》的作者约翰·巴勒斯(1837-1921)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乡村度过,他写的25部书大都与自然有关。这本书当年曾创下150万销量的奇迹,时至今日,依然是最受读者欢迎的自然文学作品。
    有人说《醒来的森林》是一本关于鸟的书。确实,打开这本书,好像走进了一个百鸟王国。在巴勒斯的笔下,那些在蓝天中飞翔,在树林中啼叫的小鸟们,有了感情,有了灵魂,那些小鸟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天地间最出色的歌手。“灰冠山雀清脆甜蜜的哨子;五十雀柔和、略带鼻音的笛鸣;蓝雀多情而轻快的颤音;草地雀悠长洪亮的鸣声;鹌鹑的口哨、松鸡的鼓点、燕子的叽叽喳喳与喋喋不休等等”,都是世间最甜美的音乐,甚至猫头鹰,这个在浪漫主义文学那里象征着恶运的不祥之鸟,巴勒斯都相信它“有着一种让黑夜充满了音乐的愿望”。因为,在春天,“所有的鸟起初就是或者终将成为歌手”。他记下它们的千姿百态,感叹它们的悲欢离合。他的叙述,如此生动,如此诗情画意,如此充满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他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寻找内心深处的宁静
    《低吟的荒野》的作者西格德·F·奥尔森(1899-1968)一生出版了9本书,主要描写美国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那片荒原。他大部分时间住在荒野附近的小城伊利,与荒野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他热爱荒野,以叙述荒野生活为志业,虽屡次投稿屡遭退稿,却坚持不懈写了二十几年,直到57岁那年,《低吟的荒野》问世,一举登上了畅销书榜。
    奥尔森在荒野中盖了一间小屋,他远离尘嚣,离群索居,过着一种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就像美国自然文学先驱梭罗那样,“把生活压缩到一个角隅里去,把它缩小到最简朴的条件中”。他在书里描写了春、夏、秋、冬荒野的景色,花的绽放,鸟的歌唱,鳟鱼的流动,露珠的闪光,还有大自然的气息,“一股香郁浓厚、永世难忘的甜味扑面而来熟烂的香杨梅那甘美的味道”,这些元素构成了最令人神往的荒野景观。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这片荒野,就是奥尔森心灵的投射,他和荒野同呼吸,共欢乐。清晨,他总是早早起身,为的是“闻五月花,要赶在太阳偷走了它的精华、风吹走了它的芬芳之前”;夜晚,在皎洁的月光下,他驾着独木舟,穿过迷宫般的岛屿,为的是“呼吸香脂冷杉和云杉的气味,感受水花和沼泽地的湿气”;或者,在秋天落叶松的香气和如烟的黄色中看“那黑点般的长长的雁群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在雪花飞舞的冬夜,睡在飘着松香味的小床上,凝神静听着荒野的声音,那是来自久远过去的回声,那是被繁忙的现代人已经渐渐忘却的大地的吟唱。只有这样,人才能“使自己成为荒野的一部分”,才能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神圣和美丽,从而找到失去已久的内心深处的宁静。
    震颤,让大海波涛起伏
    《遥远的房屋》的作者亨利·贝斯顿(1888-1968)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有法国血统,从小在英、法双语环境中成长。他曾在科德角海滩边生活过一年,在孤零零的沙丘上给自己造了一间小屋。在这里,他日夜聆听着大海的声音,沉思冥想,记下了满满几大本笔记,日后加工整理成书。
    有评论家认为这本书的主题是对太阳的崇拜,“阳光在流溢,岁月在燃烧”,但是我在阅读中感受最深的却是贝斯顿笔下的波涛汹涌,潮起潮落。贝斯顿把海洋比作大地的血脉,把海浪的节奏看作生命中脉搏的跳动。他常常数小时地站在海滩上,看海浪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然后又逐一消失。从最初那海面尽头的一片“淡蓝,像花瓣似的蓝”,到“长长的、正在向前移动的小丘”,到翻滚着、冲撞着的巨浪,直到“最后的震颤”,贝斯顿对海浪的描写极尽想象和渲染。
    英诗有云,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正是贝斯顿当年心境的写照。在他眼里,天地万物,小到一只飞舞的金斑蝶,一片秋叶,一粒沙子,大到绚丽多姿的海鸟,矫健可爱的小鹿,璀璨的海上星空,都有着瞬间的生机和生命的权利,也是大自然最内在之神秘的象征。在海边,贝斯顿思考着人与自然、人类本性、人类命运这些最古老的问题,从而赋予这本书真正的思想力度。
    母亲每年春天都种的花
    《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是这套书中我最后读到的一本,不是因为它篇幅最长,而是书里的家族故事太惊心:“我属于一个单乳女性家族。我的母亲、祖母、外祖母以及六位姑姑姨姨都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其中的七人已经过世。幸存的两人刚做完了几轮化疗和放疗。”
    这本书的作者特丽·威廉斯生于1955年,她是美国犹他州自然史博物馆的驻馆博物学家,也是犹他大学兼职教授。她在这本书里讲述的几代女性的命运是悲凉的,但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不是阴郁和绝望,而是爱,是对自然、对生命、对亲人的最深沉的爱。正是因为爱,她的母亲坚强地度过化疗时期,平静地经历了“肉体静静的萎缩和凋谢”。一年以后,作者的外祖母也因癌症离开人世。然后,这位女作家从医生那里听到自己患了癌症,也许只有9个月的生命,她没有悲观绝望,而是一边接受化疗,一边全力写作。她写下了美丽的大盐湖风光;写下了湖边众鸟的栖息和翱翔,写下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爱与关怀;也写下了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对人类愚蠢行为的反思和质问。她这个家族的女性为什么会都成了“单乳族”并陆续死于癌症呢?是她们的遗传基因有问题,还是她们的生活方式不健康?都不是。原因简单而又令人震惊:她们生活于犹他州,离核实验基地不远,“美国西南部的孩子是喝着受污染的牛产出的奶,甚至是喝着自己母亲受了污染的母乳长大的,诸如我的母亲多年后,有了我们这个单乳女性家族”。
    女作家的文字淡雅抒情。最后一节,女作家记述她到异国他乡过万圣节,她随着一群祭奠亡灵的西班牙人来到墓地,遇到一个为亲人扫墓的手捧大把万寿菊的老妇人,老妇人断续说着这样的话:“非常漂亮,我们头上的蓝天,漂浮着玫瑰般的云朵,亡者的灵魂与我们同在。”老夫人送给她一枝万寿菊,女作家回答说:“谢谢,这是我母亲每年春天都种的花。”无边哀思和怀念,尽在这寥寥数语。
    再现经典的优美文字
    《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由我国英美自然文学专家程虹教授主编和翻译。自然文学名著与一般的小说、回忆录之类问题不同,这些著作不以曲折的故事、动人的情节或生动的对话吸引读者,而是靠优美的文字、深情的叙述和诗意的想象来表达思想和感情,而且还含有大量地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专业术语,因此对翻译者的英文理解和中文表达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这几本书的中译堪称信、达、雅。
    陆续读完这4本书,蓦然发觉,冬天已经悄悄逝去,是出门到树林里走一走的时候了。带上《醒来的森林》,看看能否像巴勒斯一样,寻找“那只腹部带着大地的原色、身披蓝天之色泽的蓝鸲”,“看它是否在一个明媚的三月从天而降”,用它的鸣叫与歌声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来临。(杨丽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