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立足于“国学视野”与“大文论观”,可实现中国传统文论命题“诗可以怨”研究在文字、文化、文学三个向度上的新拓展。“怨”是“诗可以怨”命题的“题眼”,故从文...
内容提要: 文学的繁荣与社会政治关系密切。朝政的文艺走向影响了文学家的创作趋向,文坛风气也由庙堂需求决定。清初文学就是这样。明代文柄下移,文学家为了文坛自立组织文学...
曹旭 蒋碧薇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诗、赋关系紧密,汉魏六朝赋却对诗歌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萧统《文选》首选者是“赋”,而且差不多占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由此可知赋在当...
高晓成 摘要:近体诗格律在唐代武后时期基本形成。在此之后理论家们暂时失去了再对其作深入探究的兴趣,诗歌理论的发展面临着一个接下来应该往何处去的方向性问题。王昌龄的语...
詹杭伦 摘要:明初帝王太祖朱元璋(1328-1398)和太宗朱棣(1402-1424)具有君临天下的雄才大略,他们将东洋南洋诸国认定为应当向明廷称臣纳贡的外藩之国,逐步建立起明朝与东北亚、...
桂枭 摘要:卫湜《礼记集说》中存有范成大《礼记》佚解三则,是范氏经学佚著的首次发现。本文基于细读文献内部与对范氏生平的考证,证明这些佚文应当是范氏经筵讲义。在此基础...
蒋寅 摘要:在乾隆诗学的起步阶段,对王渔洋诗学的反思和批评是一个逻辑起点。神韵诗学流于趣味化的倾向催生了性灵论诗学的主体表达意识。而叶燮自成一家的思想则取消了艺术理...
陈亮亮 摘要:文章补遗11则:宋初著名书家周越题跋4则、释守一《方圆庵记二》、王诜《跋欧阳询行书千字文》、苏轼《临王右军讲堂帖跋》和《临桓温蜀平帖跋》2则、楼鈅《徐骑省...
摘要:“江西宗派”成员并非皆江西人,之所以用“江西”命名,杨万里以为是“以味不以形”。所谓“味”指诗味,它源自黄庭坚所创建的诗法体系,特点是从书本中讨生活,非常适...
摘要:“江西宗派”成员并非皆江西人,之所以用“江西”命名,杨万里以为是“以味不以形”。所谓“味”指诗味,它源自黄庭坚所创建的诗法体系,特点是从书本中讨生活,非常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