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子玉的衣服

    2017-12-12

    子玉是我的好友,跟她在一起畅谈时,总是忘记其实她是我的师母。多年来,我一直叫李欧梵教授欧梵叔叔,因为他和我父亲刘再复是挚友也是同辈人,按理说,我也应该管子玉叫阿姨...

  • 徘徊在记忆与“坐忘”之间

    2017-12-12

    阎连科是当代中国文坛最重要与最受争议的作家之一。尽管评论界认为他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但阎连科始终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他批评当代中国文学得了富贵病 或软骨病、过...

  • 鲁迅是如何“介入”“文革”的

    2017-12-12

    在回溯“文革”对“五四”的叙述与阐释时,我们自然要提到“文革”对鲁迅的“研究”。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已经有不少学者提及并且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今天再说鲁迅,似乎有...

  • “与永恒拔河”的人——隔岸妄论余光中

    2017-12-12

    我们有理由认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学如果减去余光中显然要有所逊色。相对于余光中的创作而言,两岸三地关于余氏的批评文字虽然为数不少且有真知灼见,但多少显得单调与...

  • “最后一个中国古典抒情诗人”——再论汪曾祺散文

    2017-12-12

    我曾经以《换一个角度读汪曾祺》为题初论汪曾祺散文,后来再读汪氏散文有意犹未尽之感。汪曾祺第一本散文集《蒲桥集》出版时,我对封面上的广告语出自谁人手笔有猜测,疑是夫...

  • 刘剑梅教授的著作《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

    2017-12-12

    刘再复与女儿刘剑梅的书信既富有性情又不乏深邃的思考。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审美关系,不同于“老子训儿子”那种统治模式。刘再复在序言《女儿·女性·女神》中将这种情...

  • 北京大学:“五四”与“文革”

    2017-12-12

    “五四”使北大有了旧北大与新北大之分,“文革”亦然。 北京大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又曾经被认为是“文革”的“策源地”(17)。在“文革”发动时,1957年曾经认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