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在宋代文学创作中,“以论为记”的现象较为普遍,反映了记体文在宋代得到新变发展;与此同时,批评领域关于“以论为记”的争论持久而热烈,彰显的是宋人对古文文...
【内容提要】 宋代杭州西湖的物质文化、政治文化和礼俗文化等多重文化空间的客观存在,为宋词提供了多维视角的书写;而宋词在对西湖空间的多维书写中,呈现出多种“西湖意象”...
【作者简介】 钟振振(1950- ),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城市多建在河流边,故桥梁建设及管理维护是城市的重要事务。宋代散文中记录...
【内容提要】 本文从分析春秋时代的龟卜与筮占制度的人文性特点入手,对见于《左传》、《国语》等典籍中的春秋时代卿大夫解说龟兆、卦象的解说文的文体特点进行了归纳,认为春...
【内容提要】 吕向实为东平人,非泾州人,生卒年不详,卒年应该在天宝三年到至德二年之间,主要活动在唐玄宗开元至天宝年间,吕向并非如有的批评者所说“不知何许人也”,而是...
【内容提要】 复古派是明代非常重要的文学现象,其诗文及理念多受到研究者重视,但对于其与处于共生态中“不振”之明词的关系及其作词和词学观念基本上没有得到关注。通过检索...
【内容提要】 原始社会时期的诗、乐、舞本是合而为一的,也没有所谓的雅俗之分,它与原始的宗教活动、生活方式等一起构成了一个氏族的原始文化。在周代雅乐兴盛的同时,俗乐也...
【内容提要】 从“述而不作”(孔子)到“作者之谓圣”(《礼记》)再到“贾谊《过秦论》,发周秦之得失,通古今之滞义,洽以三代之风,润以圣人之化,斯可谓作者矣”(曹丕),从先秦...
【内容提要】 宋、金通过互遣行人使者来维持两国和平交往的局面,使行人成为沟通南北的桥梁。宋金遣使中有大量文人使臣,使宋金行人在出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些文学活动和文学创...
【内容提要】 词体的唐宋之辨发端于北宋后期,明末清初之际曾一度成为词论中的一个热点话题。近代以来,对它的关注减少,在当今学界更处于一种被冷落的状态。词体唐宋之辨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