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中的很多范畴源自佛教或受佛学影响。以譬喻为例,佛教譬喻表现形式丰富、富含思维智慧、多为有目的的创作,通过佛经的传译与影响,传统文人对譬喻有了更深的认识、更...
中唐以后,僧诗创作渐为繁荣,僧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山林生活环境,决定了僧诗的一大特色——清苦。对僧诗的清苦之风,宋代以来的文人多用“蔬笋气”、“酸馅气”等语评价。此...
【内容提要】 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在南宋的《舆地纪胜》,明代的《顺风相送》、《筹海图编》,清代的《台海使槎录》等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另外嘉靖十三年陈侃以下历代册封使具有...
【内容提要】 古典诗歌情景交融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天成的“无我”与人工作意下的“有我”是长期并存且互为消长的。大历诗风演进的一个重要的侧面,便是将此前占据主导地位...
【内容提要】 方宗诚是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在其教育活动中,文学教育成为其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文学教育过程中,通过选编、节录、评点等方式编写新的文学选本作为教材...
【内容提要】 近代小说是衔接形态内容迥异的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过渡环节,“小说界革命”是其间重要事件,但并非突变。国家危亡的刺激,催生了改良小说共识,梁启超归纳总结...
摘 要: 清末民初的辛亥革命、袁世凯帝制、张勋复辟等一系列政治事件造成了一大批文人在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空间迁移,也随之造成了文学地理版图上新的文人群体分布。文人群...
【内容提要】 元好问诗中有些自我重复的诗句,赵翼举出9例,潘德舆举出5例,经查实际有50余例。这些复句可分为名句重出、佳句复出、熟句重出三类,三类重复的方式各有不同,有...
摘 要: 东南文学生态之形成,在总体上有两大表征:一是元末明初南北文化被隔裂;二是东南文人呈地域群落分布。这不仅成为当时文坛格局的基本框架,而且影响着元明易代之际的...
【内容提要】 《汉志》“小说家”及其“小说”是在战国时凭藉文体自身潜力发展起来的、在“说体”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体。虽不属规范的文学体裁范畴,但也并非仅如《汉志》“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