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所谓“涉佛文体”,是指由佛教的传入而产生,或为本土固有,后与佛教结合而产生新变的文体,如塔铭、寺庙碑记、释氏疏文、像赞、文人与僧人的来往书信、文人写给...
【内容提要】 文章搁置《笛赋》作者的归属问题不论,仅从它对汉代音乐赋的影响入手进行了梳理。《七发》和《洞箫赋》继承了《笛赋》的表现形式,丰富了它的情感表达。《弹琴赋...
【内容提要】 从魏晋开始,中国文学史中便不断出现类似刘勰梦攀锦绣、江淹梦索笔等文学关乎神助的传说。其主要形态在神梦之外,还有神遇、神授等。理论界过去对这个言说系统关...
【内容提要】 对辽代散文的整体价值评估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以儒家道德礼义为用是其核心价值体系;以佛教信仰为修是其辅助价值参数;散文内容与形式的整体表现是题材价值为具体...
【内容提要】 屈原“行吟泽畔”,其大量骚辞最初由此得以创作和“发表”,且为当地听众所闻所记,《韩诗外传》、包山简、上博简等可对与此相关的问题给予补证。由汉初贾谊“侧...
【内容提要】 唐初文馆学士是文坛的核心力量,这与他们拥有政治与文学双重优势有直接关系。对学士诗的考察不能单纯地从文学角度展开,必须注意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学士诗具有明...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主要承载者,明清小说评点文本的建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互文过程,而与小说同源的戏曲则成为评点者观照的当然对象。从楔子、折、关目...
【内容提要】 《天问》末章出现两个历史典故,即吴军入郢和子文名彰。屈原从郢都前往贬谪地汉北,所经过的地域有的是当年吴楚交战的疆场,或是与当年的战场仅有一水之隔,还有...
【内容提要】 《游仙诗》具有统一而明确的主题。作为诗人学道修仙历程的“自叙”,《游仙诗》是从学道修仙的原因和思想基础“自叙”起,经过实际践行(如方术修炼、修德悟道等...
【内容提要】 乾嘉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士子队伍膨大,有限的乡试、会试名额将绝大多数士子游离于官场之外,士子游幕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乾嘉幕府的幕主有很好的文化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