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甲午之诗与诗中甲午

    2017-10-17

    【内容提要】 甲午战争是一百二十年前中、日之间发生的一场改变中国命运与世界格局的战争。战争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害。甲午战争诗人群体以自己的诗歌创作记述了战争...

  • 明清民歌时调视野中的商贾形象

    2017-10-17

    【内容提要】 明清民歌时调中的商贾形象呈现出多样性。当时的民歌时调与小说、戏曲等文体也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既从一个方面显示了明清民歌时调这种兴盛诗体的旺盛生命力,也...

  • 中国的“感”、“感物”与日本的“哀”、“物哀”——审美感兴诸范畴的比较

    2017-10-17

    【内容提要】 作为审美感兴之范畴的中国的“感”字,至少在8世纪就见于日本文献。在“感”字的基础上,空海最早将“感兴”作为概念使用,世阿弥最早将“感”字有意识地、明确...

  • 清末洋场文人对西学的认识过程—— 从王韬居沪日记说起

    2017-10-17

    王韬是晚清著名报刊出版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勤于笔耕,留下大量的日记,尤其是其早期居沪日记,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清末条约口岸知识分子在接触西学过程中相关认识、态度...

  • 苏轼诗文与晚明士人的精神归向及文学旨趣

    2017-10-17

    【内容提要】 晚明时期,文士圈中阅读、评述、刊行苏轼诗文者层出。这一流行趋势,与此际宋代诗文受到重新审视的文学境域有关,显示了和晚明士人趋于相对开放、活跃的知识接受...

  • 王士禛的文人雅集与康熙诗坛风尚的变迁——以清康熙己未(1679年)博学鸿儒科前

    2017-10-17

    【内容提要】 领袖式人物组织参与交游雅集是影响诗坛风貌的重要因素,也是观察诗风流变的独特视角。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王士禛与博学鸿儒的交游雅集来观照清康熙诗坛的风尚变迁...

  • “国士”秦少游的策论之文

    2017-10-17

    秦观,字少游,北宋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政论家,是江淮地区重要的文化名片。秦少游器识、学术与文艺兼具,而仅以词鸣于世。在世人眼里,秦少游就是一个以艳歌传播四方的风流词...

  • 活在当下的古典诗词

    2017-10-17

    对话人: 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康 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蒋 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思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郑欣淼(中华诗...

  • 平城时期的文化交融与北魏文学的复苏

    2017-10-17

    【内容提要】 天兴元年七月,北魏王朝迁都平城。此后平城(今山西大同)作为北魏的都城,前后存在了94年。在这近百年时间里,北魏的农业、工商业、对外贸易等经济形式相互补充,...

  • 论国学“小说”观对文言小说的影响——以《聊斋志异》为例

    2017-10-17

    【内容提要】 文言小说在“丛残小语”、“子史末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到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国学”主流的小说观念就是偏正结构的“小”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