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清代江南不乏英气勃发的女作家及风云气浓、壮言豪阔的女性诗作。“风云之作”的特征表现为:历史责任感强、关注视角宽广、歌咏意象壮美、写作笔触宏阔、整体风格刚...
内容提要: 法国后现代思想家德勒兹在《千高原》导论中提出了“块茎”的概念。根据他的定义,中国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不仅在外在形态上犹如一个“块茎文本”,而...
【摘要】 文艺发生论、文艺思维方式、文艺功用论以及性情论、地域文艺论等,是与谶纬文献密切相关的文艺理论。尽管这些文艺思想在两汉及之前的某些文献中,或有程度不同的表述...
《庄子》评点滥觞于南宋,繁荣于晚明,清代康乾时期达到鼎盛。《庄子》评点是庄学史上的新事物,它将《庄子》研究从传统注释学转向文章学,开启了《庄子》研究的新纪元。《庄...
内容提要: 自元一统以来,南北新声大炽,周德清力黜《广韵》,而有意依托北曲重构新的音韵系统,使之跻身为“中原雅音”,并明确标举北乐府为一代正音,南曲不过亡国之音。这...
【摘要】 刘子翚诗歌的诗史性主要反映在其纪事诗、丧乱诗中。其《靖康改元四十韵》记叙自海上之盟至太原城破前的历史,书写了诗人自己在靖康改元前后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状态。《...
【摘要】 李白杜甫优劣的讨论发端于唐代,随后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经典命题。其意义不仅在于对李优、杜优、李杜不可优劣三种基本思想的阐发,而且在二人优劣论析的背后还负载了...
内容提要: 经典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极为复杂。政治权力无疑要干预和影响经典的传播与建构,或禁毁,或删改与重新阐释,或造典与神圣化经典,然而,这种影响并非对所有的经典都...
内容提要: 唐代宗族处在中国古代宗族的转型期,是中古宗族与近古宗族的交会之处:它在南北朝时代中古宗族衰变的基础上,基于隋唐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一方面继续着南北朝以来以...
内容提要: 蒋士铨前后论诗观念具有一定变化,这显然与袁枚的影响有关。但应当注意到,蒋士铨的诗歌趣味与袁枚是有一段距离的,虽然他论诗根于主深情,有性灵诗学的种子,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