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顾太清的创作与交游,以丈夫奕绘逝世,搬离荣王府为转折,形成了前后期的鲜明对比。婚内她的诗词多以题画、咏物、写景为题材,风格恬淡清隽;除与奕绘和女性诗友唱和之外,罕有...
摘要: “平”是宋元散文最具根本性的审美意识之一。宋元散文的尚“平”之风源于对晚唐浮华文风的反拨纠偏。宋元散文之“平”,既体现为外在的“平易晓畅”的形式特征,更导源...
摘要: 古律诗介于古体、律体之间,实难界分。《唐诗品汇》、《古今诗删》和《唐诗解》将其归入古诗,《唐诗归》肯定以古为律,划为律诗,关于诗体归属的分歧和争议实是明代辨体思...
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观念经历的漫长嬗变过程揭示出两个显著事实:首先,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从依附于经学到逐渐独立,过程漫长,且一直存在经典与反经典,即经典的树立与推翻问题...
摘要: 咏物诗于齐梁时期大量出现,齐梁咏物诗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之前所有咏物诗之和。故王夫之曰:“咏物诗,齐梁始多有之。”那么,齐梁诗人认为咏物诗的本体是什么呢?齐梁诗...
摘 要: 常熟屈氏家族兴业,发展到清代,出现了以屈秉筠、季兰韵为代表,包括屈静堃、钱珍、叶婉仪、屈凝、屈敏等七人在内的家族女性文人群体,形成了一门风雅、群体唱和的新...
摘要: 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各民族的思想相互照亮。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起因在于,鲁迅指出《文心雕龙》可以与亚里斯多德的《诗...
摘要: 陆机拟诗大致可分为拟《古诗十九首》和拟乐府两类。陆机在进行拟制时采用的原则和方法有所不同:拟《古诗十九首》追求"貌同而心异",拟乐府则"貌异而心同"。拟作中...
摘要: 迄今为止学界尚未有明清词话史出现,这是词学研究的重大缺憾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明清词话史进行整体性建构。明清词话史的建构应当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历时纵...
摘要: 甲午战争是一百二十年前中、日之间发生的一场改变中国命运与世界格局的战争。战争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害。甲午战争诗人群体以自己的诗歌创作记述了战争爆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