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国传统小说戏曲中,往往有一个体现作品主旨或绾结全书结构、具有特殊作用的功能性器物,这个器物我们不妨称之为"主题物"。但和一般小说戏曲只有一个主题物不同,《红...
摘要: 中国古代诗论在对待学问上存在着一个辩证的结构——作家既要有丰富的学问,又要将学问不著痕迹地熔炼进自己的主体情志之中。皎然"作用"说凸显了这一点:"诗有六至"...
摘要: 明清之际,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宗旨研经立说。其《诗》学著作《诗广传》对《诗序》的众多突破与发展,在当时的《诗经》学著作中独树一帜,得益于其"拟议变化"的...
内容提要: 《诗经·驺虞》主旨关乎上古蜡祭中的“迎虎”及“田狩”之礼;作为上古的仪式乐舞,此诗用于与“迎虎”及“田狩”相关的“射礼”;《礼记·乐记》等古籍关于“《驺...
内容提要: 蔡邕碑文称引《论语》典故颇多,在称引时格外注重对《论语》中富有文学色彩事象的吸纳。称引形式多样且富于变化,常见的有摘句型、紧缩型、密集型、整合型四种形式...
摘要: 唐朝末期,诗人的创作更多地回到个人、回到内心,诗的题材琐屑,境界变窄,气象趋小而带有荒寒之气,最能代表这一时期诗歌风气的是姚贾。我们习惯上以此来论定晚唐诗,...
内容提要: 唐人在对自然审美的活动中创作了大量景观组诗,其“总分”标题形态、独特的组景方式、多样化的题名格式及“诗画相生”的创作方式,开辟了景观审美的新境界,为后代...
内容提要: 论文阐述南宋时期士人的“吏隐”心态与笔记小品创作新变之间的深刻联系。南宋大批士人边隐边仕的“吏隐”的生态与心态,使他们既不失传统士人身份和人文素养,又兼...
内容提要: 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诞生之后,通俗小说史是否存在着近200年的空白?中国古代文学何以在明代后期迎来通俗小说的时代?对此,人言言殊,莫衷一是。本文从大...
内容提要: 诗牌是一种木质薄板,用以题写诗歌。在唐宋,诗牌遍布于僧寺道观、亭台楼阁、旅店邮驿等各个公私场所,是诗歌繁荣盛况下的器物与文化印迹。诗牌具有诗歌文献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