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先秦赋类作品探源理路的历史回顾和现实应对

    2017-10-17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对先秦赋探源所给出的结论,经历的是由单源论到二源论、再到多源论的演变过程,各有其合理的逻辑前提和事实依据。以往的赋源论也出现一些以偏概全的命题,...

  • 基于“比德”视阈下的古代松柏君子人格象征考论

    2017-10-17

    摘要: "比德"是中国古代形成的有民族特色的以物喻人之审美传统。松柏生性耐寒,常年青翠,材质坚韧密实,在暗示、象征主体理想人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比德传统的影响下,松...

  • 据出土文献校读《楚辞》(六则)

    2017-10-17

    摘要: 依据出土文献,《楚辞》中的“邑邑”,读为“喝喝”,拟声词,训为“风声”;“娭”读为“疑”,“南疑”指九疑山;“车”与“轸”同义换用“;朅”读为“匄”,训为“...

  • 清初流人诗与东北地域文化的“疏”与“合”

    2017-10-17

    摘要: 自古以来,东北地区一直是流放者的居所.时至清初,大批文人因为参与抗清、直谏、党争,或案狱牵连而被遣戍到此,其规模和影响力均堪称空前.这些流放文人在塞外援翰写心,吟咏...

  • 劫后花开寂寞红——论道咸时期的“词史”写作

    2017-10-17

    摘要: 清道光、咸丰年间,社会动乱频仍,纪录、反映历史、人心的词作随之大量涌现。在这个"词史"写作的高潮中,词人们探寻着恰当的方式,以表达其所见闻、感慨与反思。直陈其事...

  • 李清照本色词的言传问题

    2017-10-17

    摘要: 判断一首词之本色,或者非本色,其方法大致有二:一为标准的制定及义界的规限,看其似与非似。这是立论之本。二为题材的辨别及表现方法的抉择,看其所写是感觉、印象,...

  • 试论《红楼梦》日译本的底本选择模式以国译本和四种百二十回全译本为中心

    2017-10-17

    摘要: 本文以翻译了《红楼梦》前80回的国译本与四种120回全译本这五种日译本为代表,探讨了《红楼梦》日译本的底本选择模式。结合各译本产生时中国的《红楼梦》版本情形、出版状...

  • 陶渊明《形影神》的哲学内蕴与思想史位置

    2017-10-17

    摘要: 形影神组诗,代表了魏晋生命思想的高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蕴。陶渊明从生命体中抽象出形、影、神三范畴,同时也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并且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多种生命价值...

  • 情性本体与文学语言的诗化意义呈现——以宋词语言为例

    2017-10-17

    摘要: 存在于言说主体审美想象性体验情境之中的文学语言,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呈现出一种典型的诗性特征,言说主体行走于其中,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言说主体生命情感体验的意...

  • 中国古典小说“互文性”三维审视

    2017-10-17

    内容提要: 在中西融通的“互文性”理论视野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不妨从三个维度展开:其一,从“互文”之“道”维度看,“四大奇书”等经典小说与《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