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以王翃、朱彝尊为代表的两代梅里词人始以彼此影响却“人各一家”的群体面世,在词学取径与创作风格上转益多师,众体兼备,与之宗尚不一的柳州诸子、云间诸子等连镳...
内容提要: 《典论·论文》论及“气”“文”“体”三个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其核心是“气”“体”适应论。曹丕所谈之气并非“文之气”,而是“人之气”。“齐气”是受齐地理...
内容提要: 晚清民国文人社团成为地域文学传统的重要组织载体,凝聚乡贤文人的同时,编纂地域文学总集,冀在搜集历代乡贤文献中寻求某种身份认同。文社社集文学创作的地域书写...
作者简介: 黄霖,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桂奎(1967- ),男,山东临沂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题记:黄霖(1942—),男,上...
内容提要: 徐正英先生认为今本《诗经》仅存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中《敬之》一章恰恰为孔子后来曾经删诗提供了新的实证。然而从诗教传统及诗集的流播状态,略可判断《诗经》并...
作者简介: 王靖懿,女,江苏徐州人,文学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校聘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词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中的明词特质...
内容提要: 现存五种宋人撰“杜甫年谱”中,吕大防《年谱》草创易于为功;赵子栎《年谱》与蔡兴宗《年谱》大约同时独立完成,各有创获;鲁訔《年谱》完全吸收了赵子栎《年谱》...
内容提要: 杜甫与汉魏六朝文学人物关系密切,诚如严羽所说“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杜甫对曹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诗人...
内容提要: 宋人较前代更为频繁地将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具有唯一性与特殊性、尚未在诗歌写作传统中形成固定审美联想的物象纳入诗中,赋予物个人化的审美意义。苏轼诗歌的“仇...
作者简介: 胡大雷,男,文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与教学。 刘勰云:“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从普遍意义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