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语言"意象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而在中晚唐至宋初的诗歌理论中,集中出现了一类专门讨论"物象"与政治、道德等相关的"人事"之间关系的内容,与传统上...
摘要: 从古代众多典籍的记载可知,"行"体乐府之于乐府歌诗则为杂体,之于歌辞则为杂曲歌辞或杂舞曲辞等,之于乐舞则为杂乐、杂舞类。古乐舞分为雅舞和杂舞两类,雅舞从有声无辞到声...
摘要: 见于《南齐书·乐志》和《乐府诗集·舞曲歌辞》的《俳歌辞》,可能由起于汉代的《俳歌辞》古辞简化改编而来。它是与类似梁三朝乐第十六项"设俳伎"相配合的一首歌诗,其表演...
摘要: 王士禛神韵诗风长期影响着清代诗坛,桐城诗学中也有神韵的色彩。王士禛与桐城几大家族成员有密切的交往,其编选的《古诗选》直至晚清都被桐城派视为诗学教科书。桐城派文...
原文作者: 郭宝军,河南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副教授。出版过专著《宋代文选学研究》等。 原文标题: 试论《文选》经典化之可能与生成 原文出处: 《文学遗产》2016年第6期 因一...
内容提要: 现实悲剧性是人的生命感知,是人的存在方式,它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克服,但它可以被转化为价值形态,进行审美超越。在这方面,苏轼词表现为以诗酒生活进行审美超越...
摘要: 拟史批评是明清小说评点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批评方式,是从史传的角度对小说进行阐释、批评。《红楼梦》的评点依托史传,根据史传的体例、叙事修辞原则与叙事艺术范式,展...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论对艺术虚构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所特有的虚构观。文章以《文心雕龙·神思》的想象与虚构理论为文本代表、以我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历史为...
摘要: 典籍英译不单是作品介绍,更是向对于中国文化不甚了解的西方读者推介中华文明智慧及中国五千年历史所凝结的文化信息、社会风俗、历史进程、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诗经...
摘要: 明代的永乐到弘治前期,在政治气候和儒家文学传统观念的共同作用下,历时一百余年的台阁文学经历了繁盛、衰落到再盛的过程。与这一兴衰历程所对应的是,台阁文人的诗序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