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顺治亲政后的右文举措,促成了清初燕台诗人群体的形成。这一以纱帽诗人为主的群体,上嗣风雅,振藻扬芬,给清初诗坛吹来了一股倡兴古学之风。燕台诗人群体的代表人...
内容提要: 《全元文》的作者共计3200余人,有籍贯或省级行政区域著录的有1794人。本文对这1794位作者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对数据的分析来看,《全元文》的作者主要分...
作者简介: 琳甸甸,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ZD1...
内容提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篇》是中国铭文化的早期专论,以此为中心解读相关资料和文字,可以对铭文的源流、功能与文体特征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铭功尚德是中国文化的优...
内容提要: 雅集是元代多元族群和阶层文化交融的集中表现和重要途径。雅集现场对书画进行品题的文本附着在这些作品之上,部分原迹留存至今,成为记录雅集历史和呈现品题文本的...
内容提要: 随着南宋词科的兴盛,关于词科的批评也随之出现。南宋的词科批评中,较典型的有吴子良、刘克庄的“词科习气”说。从文学批评的层面看,“习气”一词,是将佛教语言...
内容提要: 在唐宋词学史上,对词体的认识有一个演进过程:欧阳炯的《花间集叙》之于文人词勃兴的五代,李清照《词论》之于诗词之辨关键时期的南北宋之际,沈义父《乐府指迷》...
内容提要: 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之句透露出了唐诗绍续《诗经》的意识。从载籍史料来看,《诗经》对唐诗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内在精神上,中唐以后部分文士的诗文...
内容提要: 未央宫所藏西汉成帝之前的古文献,经过刘向校书在文本形态上发生巨变,谓之文本革命或不为过。这批古书又多是今传本之源,故此次文本变迁意义重大。简言之,经过刘...
内容提要: “四言”是上古“雅言”中普遍共用的一种句式,而其文学形态则主要呈现于《诗经》之中。汉代四言赋拟效《诗》“四言”,但却去除了《诗》四言的“雅正”风格,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