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歌德的生死观:积极进取,精神永生

    2017-10-30

    [摘要]以艾克曼的《歌德谈话录》和歌德本人的书信与文学作品为研究文本,运用实证主义和思想史的观察方法,分析了歌德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人生观、唯心主义的死亡观和精英主...

  • 柏拉图的诗论六说

    2017-10-30

    【内容提要】 柏拉图的诗论具有原创性,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观点有六说:灵感-迷狂说,磁石-魔力说,模仿-生产说,典型-理想说,效用-净化说,作品结构-有机整体说。...

  • 歌德的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

    2017-10-30

    摘要: 歌德的文学翻译在总体上属于归化式翻译,晚年他将翻译文学视作世界文学构想的重要支柱,他对自己和他人的翻译实践作出了理论上的总结,提出了平实的散文式翻译、戏仿式...

  • 当代瑞典诗歌:几个出发点

    2017-10-30

    当瑞典诗人哈瑞·马丁松(Harry Martinson,一九〇四-一九七八)在一九七四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瑞典学院的授奖辞是这样的:“他的创作能捕捉住露珠而映射大千世界”。如此措辞...

  • 为布莱希特辩护——写在《为布莱希特辩护》出版之前

    2017-10-30

    一 “为布莱希特辩护”是一本书的名字。这本书的原名不叫《为 布莱希特辩护》,它有一个含义不甚明了,从字面上看又稍嫌复杂的名字:《享受的勇气——一本供演员、观众、论辩...

  • 中国的歌德译介与研究现状综述

    2017-10-30

    中国人最早接触歌德可以追溯到曾任驻德公使的李凤苞(1834-1887);但歌德进入中国的公众视野则还需要等到1902或1903年,诸如赵必振依据日人编本所作的“德意志文豪六大家列传”“...

  • 从文学场的斗争逻辑看歌德的自主美学

    2017-10-30

    摘 要: 本文运用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 分析了富有的精神贵族歌德独立而自信的习性, 这种习性驱使他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德国文学场中率先发起了一场培养纯粹艺术的符号革命...

  • 《哈姆雷特机器》的一种读法(一)

    2017-10-30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在经历过一系列波折之后,海纳·米勒和保加利亚女演员吉因卡·楚罗柯娃终于结为夫妇。婚后他们几乎每年都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度假。就是在那些度假的日...

  • 追寻心中的宁静海——评匈牙利小说《宁静海》

    2017-10-30

    2011年春,匈牙利作家巴尔提斯阿蒂拉(Bartis Attila)的小说《宁静海》( A Nyugalom ) 中译版问世,这部小说迄今为止已被相继翻译成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罗曼尼亚语等十几种语...

  • 创造的冷静与伟大的耐心——简论席勒“艺术创造”思想的当代意义

    2017-10-30

    叶隽 席勒一生,跌宕坎坷;青年虽暴得大名,然亦造就日后的悲歌慷慨生涯。这种独特的生命阅历,落实在个体确实历经忧患艰难,让后来者凭生许多悯惜敬怜之意;但落实在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