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红楼梦》不可避免地要跟清代的社会政治结构乃至明清递嬗的历史联系起来,只不过涉猎有深有浅耳。即就浅者言之,也需要知道是书作者曹雪芹是清代的何许人,出生于何时何...
《金圣叹史实研究》陆林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关注叶燮和金圣叹 20世纪80年代,有一段时间我集中精力研究明清小说评点,于1982年出版了《中国小说美学》。在这个...
一 蒲松龄作《聊斋志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在收入《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中的《蒲松龄与张笃庆》一文里曾经考证,蒲松龄二十岁左右便热衷于记述奇闻异事,结撰狐鬼故事...
第一节 “抚古而又讳之”辩 鲁迅作《中国小说史略》,设置《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一篇,评述以《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为代表的清代文言小说。他又在《中国小说的...
《聊斋志异》大体上是两种文类的叙事。纪晓岚批评其书是“一书而兼二体”,一类是六朝志怪书式笔记体,一类是唐人传奇式纪传体。现代研究者称《聊斋志异》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
引言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残卷,敦煌写卷P2539号。自本世纪初被发现后,最早对之发生浓厚兴趣者当推长沙叶德辉。叶氏将P2539列为他的《双槑景闇丛书》之第五种,于1914年刊刻印...
内容提要:学术界对罗隐的评价一向偏低,或仅关注其小品文而轻视其诗,或认为其诗仅以讽刺时事见长而艺术上较为粗疏。由于七律是唐末诗坛上最重要的诗体,罗隐的七律数量在同...
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对体察民情颇为重视,这也是在交通、通讯甚为不发达的情况下进行国家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并由此衍生出了“采诗观民风”这一调研资政制度。 采诗制度在中...
《诗经》所载乐歌,本为两周礼仪的用乐与歌舞的歌词,要对其诗义进行清晰的解读,需要回到历史现场,结合两周礼乐制度,从礼义、乐义对其施用场景进行还原,方才能够理解诗之...
内容提要:本文对历来公认为黄庭坚提出的“夺胎换骨”说发表异议。作者以惠洪的著作为内证,以宋人文献为外证,证明“夺胎换骨”的原名应为“换骨法”与“夺胎法”,是惠洪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