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杜甫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前人论杜,或誉之为“集大成”①,或誉之为“诗圣”②,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称誉是至高无上的。自从孟子用“集大成”这...
内容提要:负暄作为一种题材,经由历代诗人开掘进入诗歌,至宋大为盛行。宋人绾合前代传统,在行藏出处的考量中,将茅檐负暄抽象为一种与庙堂酬酢相对的生活方式,赋予其诗意...
内容提要:把早期家族、家庭内部口头训诫的社会行为和话语用文字记录下来,再经过加工,逐渐凝定为家训文。周成王七年周公即将还政成王前,对成王以“毋逸”为主题进行训导谈...
内容提要:“文取指达”说是陶渊明身后其诗文获得的第一个重要评价,影响深远。将“文取指达”视作否定性评论不符合《陶徵士诔并序》的总体内容、感情倾向以及陶、颜友谊之实...
内容提要:近些年来,古代文学文献整理工作大规模展开,文学研究观念、理论不断更新,在传承中拓新的古代文学研究,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历史变迁视野中的文学史研究、逻辑建构层...
内容提要:诗词文体判然有别,然陆游部分作品表现出诗词同调的创作倾向。首先,陆游艳情词存今37首,多代言体,或写酒宴陪饮,或写别后相思,完全是“花间”、北宋以来歌词的...
内容提要:韩愈、孟郊、卢仝在自觉探索古诗声调的过程中,都出现了向平易和艰涩两极发展的倾向,并促使古诗的艺术表现产生许多新的元素,如汉魏体古诗节奏特征的强化,因大量...
摘 要:韩愈继承了杜甫在长篇古诗中将写人和记事紧密结合的表现方式,通过古诗的散句化深入挖掘其叙述的潜能,进一步发展了在寄赠酬答类题材中提炼自我形象和描写人物的创作艺术...
内容提要:孟郊向来被视为“诗囚”,但前人对孟诗却有“跼天蹐地”和“胚胎造化”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一矛盾在孟诗中客观存在,都根源于孟郊将元化之道与圣贤之心合一的哲...
内容提要:日本古乐书《教训抄》将“苏莫者”的表演形态解释为大峰山“苏莫者之峰”的山神闻笛起舞,因而中、日研究者对此乐是否来自唐代“苏莫遮”,一向存在怀疑。通过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