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存活”,主要是指古代文论的一些传统话语并没有消亡,而是被“隐性传承”了下来,“存活”在现当代文论和批评的话语之中。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过在目前的文学理论研究...
上篇 用“写诗”塑造人物,展示人物的独特情怀乃至灵性异差,是曹雪芹大师的一大发明,也是《红楼梦》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于是,对红楼人物诗的品评,尤其对“宝黛钗湘”之诗...
在中国历史上,以独立的文学作家的出现为标志,文学相对游离于政治、伦理、哲学而自成一门,当以战国时代楚人的辞赋创作开始。清人魏源曾指出:“自孔门七十子之徒,德行、言...
记得那年写批评梁晓声先生《论林黛玉》时,我就曾经想过该搞一部“红楼欣赏伦理学”,以便让人们知道——阅读《红楼梦》欣赏美,各种类别的人的感知是不相同的。从这“比较文...
曹大师笔墨之神奇或说艺术之吊诡,是无所不用其极、超常人想象的。就“秦可卿”和她的影子人物“秦钟”,这对早夭姐弟在人生最后一瞥所表现的迥然情态,就是一例。 ——当然,...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基础是文体批评,而作为文体批评之一的赋学之批评,与其它文体批评如散文评论、诗歌评论、词曲评论相比,有一显著的不同之处,即发生早而成熟晚。可以说,...
一 清代赋论家浦铣《复小斋赋话》上卷云:“唐人赋好为玄言,宋元赋好为议论,明人赋专尚模范《文选》,此其异也。”我初读晋赋,颇觉因染玄学,故多玄言,读唐赋,则以为宫殿...
以文学创作形式探讨文学理论及批评,为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一突出现象,创作类型如论诗诗、论词词、论曲曲、论赋赋等,给读者以文学鉴赏和理论批评的双重阅读感受与审美价值。在...
中华民族的先民们认为,人是一功文化的创造者。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的先民却坚信不疑地把火的发明权归于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在...
朱熹是宋代理学家中最喜爱文学创作的一位,如果说诗歌的功能偏重于个人抒情因而时时使朱熹对之有意疏远的话,那么散文偏重于实用的社会功能这一性质就使朱熹不能须臾离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