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发端于战国,兴盛于汉代。赋论则起于汉人《诗》学本位的赋作批评,并不承认赋体的自立。汉代赋论构造了《诗》《骚》及赋的流变系统,以班固之论为代表,《两都赋序》谓“赋...
中国赋学,绵延两千年。降至清末,古典赋学因受到文学思潮、学科体制和西学东渐的影响而发生重要嬗转,文学观念、话语机制、思维习惯逐渐脱离旧的批评模式,表现出特有的独立...
文学史上所谓“中古”,即通常所说的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赋的创作主要是沿着东汉后期抒情小赋的道路继续发展,并呈现出抒情化、骈俪化的衍变趋势。中古赋论,也在其时文学思...
一、从“体式”发现诗歌的“原理” 刘宁:葛老师,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汉唐文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您的《八代诗史》、《汉 唐文学的嬗变》、《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无论实际行迹还是心路历程,苏东坡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飘泊者。他青年时代离开家乡进京应试并出仕,后因母丧与父丧两次返蜀。那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东坡走过三次。那条...
火并王伦,是梁山事业从第一期到第二期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一个重大关节点。 所谓火并式,是领导权的暴力转移方式。 在讲到火并王伦前,必须先讲林冲上梁山。 林冲上梁山,...
说起柴进,大家也许觉得很奇怪,柴进也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为什么首先要说他呢? 其实,柴进很重要,尤其是在梁山初期,柴进非常重要。 就柴进和王伦的关系而言,王伦是在...
领导权的转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火并式,这是一种暴力的方式;一种是架空式,这是一种和平的方式。前面讲了“火并王伦”,接下来将讲一讲“架空晁盖”。 整个梁山的兴衰,可以...
梁山中期,第三个领袖人物是公孙胜。 这个人物也可以不讲,但既然我们讲领袖,就把它讲全了,所以公孙胜也说一下。 公孙胜也有一段介绍:道号“一清先生”,蓟州人氏(现今天...
在梁山中期,第二个领袖人物是吴用。 关于吴用,《水浒传》也有一段介绍。 但是,这段介绍非常简短: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贯是跟晁盖、宋江同乡,绰号“智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