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顾星环:诗歌的局外人与批评的踏步者

    2017-11-28

    除却青少年时期“强说愁”或曰“荷尔蒙”式写作,我正经写诗很晚。读研时的研究方向(如果可以这么指称的话)是中国新诗,而艾略特有句话说得寒光毕露:“我在某个时候采取过...

  • 艾伟:我就偷个懒——《科尔沁草原》创作谈

    2017-11-28

    《花城》杂志是发表我小说处女作的母刊,我对《花城》有感情。主编朱燕玲老师是老朋友了,她向我约稿,我承诺,但如果你看到我有一篇小说发表,一定在是《花城》杂志上。 一拖...

  • 刘汀:所谓“夜宴”,就是深夜和镜子里的自我沉默对峙——关于《夜宴》的几

    2017-11-28

    1 为了继续保持我对针对单篇作品的创作谈的“怀疑”姿态,这一篇里,我也不太想去自我阐释小说的意义或价值,甚至也不想说为什么要写这个小说和怎么写这个小说,我只想提供一...

  • 杨立元:乡村振兴,期待文学“在场”

    2017-11-27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为亿万农村人口规划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新时代文学不应缺席,承担着诗意呈现的历史使命。 农业、农村、农民问...

  • 周舒艺:作家也是“摆渡人”

    2017-11-27

    翻看一本新近的文学刊物,首先映入眼帘的卷首语,让人眼前一亮——文中,在列举出当期所刊发的小说、散文等佳作之后,总结道:“好的作品,总是能经由生活此岸,抵达精神彼岸...

  • 七堇年:生死很薄,人们只是把生死之间的琐事,铺陈得比较厚——《黑刃》创

    2017-11-27

    写作者是这样一种职业,需要与生活保持有种恰到好处的距离;太近,会被生活的烟火熏瞎了眼睛;太远,就压根进入不了人间,也看不见世情。 有一部英国的青春片叫做《Submarine》,...

  • 此生我为何选择文学

    2017-11-27

    这些年,不少朋友见到我,都会好奇地问:你大学学的是理科,怎么从事起文学创作? 没错,我大学学的是理科,但那算得上是人生的一场误会。 从上学开始,我就很喜欢语文课,也...

  • 张爱玲:论写作

    2017-11-27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先生向我们说:"做文章,开头一定要好,起头起得好,方才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结尾一定也要好,收得好,方才有回味。"我们大家点头领会。她继续说道:"中...

  • 谢有顺:到了该公正对待当代文学成就的时候了

    2017-11-27

    现代作家普遍参与了现代汉语的建构,他们才更容易被经典化,而当代作家即便写出了杰作,因为他们承继的是已有的语言遗产,也容易被轻化。今天,到了应该公正对待中国当代文学...

  • 唐晓渡:当代诗歌如何成为“经典”

    2017-11-27

    “经典化”和当代诗歌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好像不太长,记忆中应该是在1998年前后。临近世纪末,再加上“新诗”概念提出快100年了,似乎应该有所总结,于是各种假以“经典”的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