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徐小斌:只有灵魂可与世界接轨

    2018-04-27

    “希望”正是对文学的另一个命名,这一命名将把我们载向我们自身无法达到的境界。 好的小说,必然是复杂、多义、混沌的,抹去虚幻与现实相接的所有痕迹,使它们浑然一体,从另...

  • 嘉树:一些凌乱的创作感受

    2018-04-27

    我一直是靠感觉来写作的。有时对于这点我羞于启齿,因为从大学时我就开始写小说了,虽然中间也中断了很长时间,但也算是断断续续地写了好几年,作为一个写了这么长时间的人,...

  • 面向现代生活多重困境下的写作

    2018-04-26

    几个小说读罢,呆坐在沙发上,思索起小说引发的那些忧愁,准确说是本有的焦虑。 就拿现实生活说,我愈加发觉过得虚假,失去了本有的质感,当然,这是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

  • 《看花如我》创作谈:花开花落

    2018-04-26

    收藏玩物这件事,其实没那么崇高。 据说今天在中国,与此沾边的人,有七八千万人之众,不见得这么多人一下子都崇高起来了吧?它其实更多的,是人性的弱点使然,比方说,占有欲...

  • 韩松:享受想象力的盛宴

    2018-04-25

    1965年,我出生在重庆。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新一波科幻小说的热潮,我从《少年科学》《科学画报》等上面读到了许多这样的小说。 受此影响,我1982年开始科幻创作,当时是...

  • 马笑泉:生活逻辑与生命逻辑的博弈

    2018-04-24

    神秘性当然可以在日常生活之外存在,但一种更广泛的持存乃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只是我们对此习焉不察。“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通过诗和远方来反抗眼前的苟且...

  • 张抗抗:做一条流动的河

    2018-04-24

    我不是一口井,我是一条河,在不同地域穿越而过,我在意的是东西南北文化不同的内在气韵,在意的是语言的“载重量” 我在19岁那年从杭州到北大荒上山下乡,几十年来,一直是一...

  • 高原《极殇》 生命至上——臧思佳长篇报告文学《极殇》创作谈

    2018-04-24

    高原之上,生命至上。 我在去地震中的西藏之前,从没认真想过生命与死亡的问题,就像在创作长篇报告文学《极殇》之前,我从没想过创作诗歌以外的文学体裁,更没想到首部报告文...

  • 王啸峰:善与恶是同一块钱币的正反面

    2018-04-20

    《双鱼钥》是一篇推倒重写的小说。虽然我只在监控回放里看了几十秒,但这么多年来,“功夫贼”的形象却一直烙在我脑子里。他像个老朋友,时不时地出来走动走动。于是,三年前...

  • 向战争场景背后深入

    2018-04-20

    《围困长春》出版后,有朋友问我,全书54万字,直接叙述围困长春战役约占篇幅三分之一,为何用这个书名?我回答,围困长春既是一个战役的局部概念,更是一个东北全局的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