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在民间的土台子上” “童年时,我常常去公社放牛,和成年人在一起,听他们讲故事。经过无意的收集积累,这些故事和经验都成了我小说的灵感和素材。”在莫言看来,民...
《再见,牛魔王》收入了我的17个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写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短短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大多取材于我的故乡、童年与记忆,我将之称为“故乡”系列小说。 创作“故乡...
创作我不惧,但惧创作谈。看人家的谈时,每以为有自捧臭脚之嫌,于是咳嗽。反观之,人家看我的谈,亦要咳嗽,而且更猛烈。 有好多年未写中篇了,去年来了一口气,遂接连写了两...
这两个短篇,《古斯特城堡》和《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都与厌倦有关:前者为了克服厌倦,后者写的就是厌倦。 读了三十多年的书,看多了老三篇,能不看尽量不看;写作也二十年...
作者简介 西川,当代诗人、散文家、翻译家。1963年生于江苏徐州,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出版有诗集《虚构的家谱》《西川诗选》、诗文集《深浅...
写完《上庄记》我就着手写《锦绣记》。《上庄记》写了进城大潮中农村的现状,《锦绣记》我写了农民进城后,他们成了什么样子,有着什么样的城市生活。 我小时候,农村是很闭塞...
我羞于谈论我的小说。在我看来,谈创作的情形有如下几种,像劳动模范胸戴红花上台介绍经验,而我没有经验推而广之,参的是野狐禅,多半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像导演拍了部电影,...
三十二年前,拙作《红高粱》首发于《人民文学》。当时,《人民文学》主编是王蒙先生,小说组的负责人是朱伟先生。这部中篇的准确写作时间是一九八五年的深秋,是为了纪念抗日...
其实要表达的都在小说里了,《花城》杂志要我写个创作谈,就说几句吧。 2016年十月,我在桂林“住在书店”旅馆写作,这是纸的时代书店的旅馆,条件十分不错,写作也十分顺利。...
真正的文学并没有在那些所谓的风口,并没有在那些浪花高处,而在生活的深处,在河床下面的黑色石头中间。只有在这些地方,才有时代之象。 一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