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浦东巨变,一曲震撼世界文明史的交响曲——《浦东史诗》创作谈

    2018-12-19

    在上海人的眼里,“上海”是一个样;在上海以外的人眼里,“上海”一定是另一个样。上海是这样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城市,有时又像一本书,里面有许多你未知的知识。当你靠近它...

  • 贾平凹:关于写作的秘密

    2018-12-19

    一名作家要写出有诗性的东西,要写出有思想的东西,创作任何东西都要从生活中找出来。 对于写作者来说,扩大文学视野非常重要,文学视野“最起码是全国的视野,更应该是全人类...

  • 一砖一瓦,恒念物力维艰

    2018-12-19

    不止一次参观那种还有实际居住功能的古民宅,迎头撞上里面的住户,有在天井汲水浇花的,有隔着纱门在里屋哺乳的,还有在楼上翻晒薯干凭窗远眺的,我们猎奇的灼灼目光和他们的...

  • 范墩子:虚构听见现实

    2018-12-19

    1 无论时代怎样变,我觉得好的小说家依然会保留着自己最初的个性。一个没有个性的小说家是不可能成为好小说家的。在小说里对错误的执着追求,或许更能抵达现实的“真实”与“...

  • 《教授与狗》:一次无主题的写作

    2018-12-14

    对很多写作者而言,主题如同祖宗、领导或老板。主题深刻与否成了能否动笔的重要甚或唯一标准。但是,写作《教授与狗》,我真的没考虑什么主题。 一次失误的慰问,就是这篇小说...

  • 从历史的缝隙里挖掘创伤的本源——《罂粟,或者加州罂粟》创作谈

    2018-12-13

    几年前,当我第一次听我的一个越南同事说起他偷渡和在难民营惨绝人寰的故事时,我不停地问,这是真的吗?他们一共偷渡了二十次,历尽艰险。他那时候只有十二岁,孤身一人上了...

  • 它懂得我心里那些见识冰块的下午

    2018-12-13

    刚看到一条朋友圈,介绍一位很牛的新生代,16岁就已经是《小说选刊》作者了。掐指算算,我成为《小说选刊》作者的时候,已经32岁了,是这位新生代作者整整两倍的年龄,不由得感...

  • 《搁浅》:是余音绕梁,也是莫名其妙

    2018-12-12

    这篇小说是一篇接近小品文或者说欧·亨利式的故事的小说,在内容、主题、处理方法等等方面,我没有太多想说的,小说比较浅白,用了一个剥洋葱的结构展开,用了侧写这样一种不...

  • 一个青年写作者的立场

    2018-12-12

    每天清晨,我推开窗,苏州河从窗底流过。阴天里,它如一匹亚光重绉,时而烟灰,时而墨绿;多云时分,云影流离,倏落于河沿,骤停于桥头;到了大晴天,金色光点被风吹洒,在河...

  • 叶兆言:小说的通俗

    2018-12-12

    小说的通俗仿佛是一个用来袭击作家的臭鸡蛋。如今的小说家,你说他的小说通俗,十有八九会以为你是在骂他。小说本来不是什么大学问,小说本来就是通俗的东西,但是害怕别人说...